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神经内科 > 内科 > 癫痫
首页上一页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吃中药后胃疼可能与药物刺激、个体差异、配伍不当、煎煮方法错误或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中药成分复杂,部分药材可能直接刺激胃肠黏膜或影响消化功能,需结合具体药物和体质分析。
部分中药含有皂苷、挥发油或生物碱等成分,可能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疼痛。例如黄连、黄芩等苦寒药材可能引发胃肠痉挛。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方或配合护胃药物如铝碳酸镁片、复方氢氧化铝片等缓解症状。
胃肠敏感人群对中药耐受性较低,尤其既往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病史者更易出现不适。表现为服药后胃部灼痛、胀满,可能与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有关。建议家长观察儿童反应,成人可遵医嘱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等黏膜保护剂。
中药组方中寒热药材比例失衡或存在十八反十九畏禁忌时,可能加重胃肠反应。如大量使用大黄配伍附子可能引发剧烈腹痛。需由中医师重新评估方剂配伍,必要时加入生姜、大枣等调和药性的药材。
煎药时间不足或火候过猛会导致某些毒性成分残留。例如附子未经充分煎煮时乌头碱含量过高,直接损伤胃肠。正确做法是先煎毒性药材40分钟以上,后下芳香类药材,服用时过滤药渣。
脾虚湿盛体质者运化功能不足,服用滋腻药材如熟地黄、阿胶后易出现胃痛腹泻。多伴有食欲减退、舌苔厚腻等症状。可在方中加入白术、茯苓等健脾药物,或改用香砂六君丸等中成药调理。
服用中药期间出现胃疼应暂停用药,记录疼痛与饮食、服药的时间关系。避免空腹服药,可搭配米粥等易消化食物减轻刺激。若持续疼痛或伴随呕血黑便,需立即就医排除胃出血等急症。长期服药者建议定期复查胃镜,必要时配合西药联合治疗。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等微血管损伤。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由长期高血糖、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常见表现,可能与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改善微循环。日常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类型,可能与肾小球高滤过、糖基化终产物沉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金水宝胶囊等药物保护肾功能。日常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常见形式,可能与神经营养血管缺血、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硫辛酸胶囊等药物营养神经。日常需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外伤。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基础病理改变,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因素有关,通常出现皮肤温度异常、伤口愈合延迟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前列腺素E1注射液、贝前列素钠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药物改善循环。日常需戒烟限酒,适度运动。
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心脏并发症,可能与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减少、心肌纤维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活动后胸闷、心悸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曲美他嗪片、尼可地尔片、通心络胶囊等药物改善心肌供血。日常需控制血压血脂,避免剧烈运动。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需长期坚持血糖监测,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饮食上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需避免空腹运动。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早期发现并干预微血管病变进展。
蓝光眼镜对眼睛的保护作用有限,主要适用于特定场景。蓝光眼镜通过过滤部分短波蓝光减少视疲劳,但无法完全阻隔蓝光或预防眼部疾病。
蓝光眼镜对缓解数码设备使用引起的视疲劳可能有一定帮助。电子屏幕会释放短波蓝光,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眼睛干涩、酸胀。蓝光眼镜能削弱部分有害蓝光,降低视网膜细胞的光损伤风险。对于需要长期面对电脑的上班族或学生,佩戴后可能减轻眼部不适感。但蓝光并非导致视疲劳的唯一因素,用眼习惯和环境光线同样重要。
蓝光眼镜无法替代其他护眼措施。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蓝光眼镜能预防黄斑变性等疾病,其过滤效果受镜片材质和镀膜工艺影响较大。部分低价产品可能仅添加黄色涂层,实际防护效果有限。夜间使用防蓝光眼镜可能干扰褪黑素分泌,反而影响睡眠质量。特殊人群如白内障术后患者需谨慎选择,部分镜片会改变色彩感知。
建议结合20-20-20护眼法则,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物体20秒,保持屏幕距离50厘米以上。室内光线宜柔和均匀,避免黑暗环境下使用电子设备。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出现持续眼红、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儿童青少年更需控制屏幕时间,优先通过调整用眼行为保护视力。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通常由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异常、钠盐摄入过多、肾脏病变、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减少钠盐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避免血糖波动。限制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减少血管负担。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避免含糖饮料和酒精,防止血糖和血压进一步升高。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分次进行。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利用,同时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结合抗阻训练每周2次,增强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影响血液循环。
通过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指数维持在18.5-23.9之间,减轻体重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腰围男性控制在90厘米以下,女性85厘米以下,减少内脏脂肪堆积。避免快速减重导致代谢紊乱,每周减重0.5-1公斤为宜。定期测量体重和腰围,记录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方案。肥胖患者可寻求专业营养师指导,制定个性化减重计划。
二甲双胍片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是糖尿病基础用药。缬沙坦胶囊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降低血压,对肾脏有保护作用。达格列净片促进葡萄糖从尿液排出,兼具降压效果。氨氯地平片通过钙通道阻滞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胰岛素注射液用于血糖控制不佳者,需注意可能引起低血压风险。
每日测量空腹和餐后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情况。每周测量血压2-3次,选择固定时间记录数据。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效果。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和神经病变筛查,预防并发症发生。监测数据异常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长期坚持健康管理,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血压稳定。外出时随身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携带医疗卡注明病情和用药。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和用药方案。家属应了解急救措施,发现严重不适立即送医。
石榴吃了不舒服可能与食用过量、过敏反应、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服用药物等方式缓解。
石榴含有较多有机酸和鞣酸,过量食用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腹胀、反酸等不适。胃肠功能较弱者应控制单次摄入量,建议每日不超过200克果肉。若出现轻微不适,可饮用温水稀释胃酸,暂时禁食高纤维食物。
部分人群对石榴中的致敏蛋白存在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口唇肿胀或腹痛腹泻。过敏体质者初次食用需观察身体反应,出现荨麻疹等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严重过敏需及时就医。
石榴的籽粒可能加重消化负担,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隐痛、早饱感,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排空,或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同时避免进食冰冷石榴汁。
石榴的高膳食纤维可能刺激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引发痉挛性腹痛或腹泻。此类人群应选择去籽石榴汁替代整果,发作期可遵医嘱服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平衡。
石榴的酸性成分可能诱发胃食管反流,表现为烧心、嗳气。慢性胃炎或胃溃疡患者应避免空腹食用,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胃黏膜。
食用石榴后持续出现呕吐、血便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建议将石榴与温和食物搭配食用,如搭配燕麦粥减缓酸性刺激;胃肠敏感者可选择成熟度高的软籽石榴,去皮后少量多次进食;储存时注意冷藏保鲜避免变质,食用前充分清洗果皮残留农药。若既往有消化道疾病史,建议咨询医生评估个体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