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骨科学 > 骨科
首页上一页678910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黄脓性白带可能由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淋病奈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病情。
1、细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可能与阴道菌群失衡、频繁冲洗阴道有关,通常表现为白带增多呈灰白色或黄色,伴有鱼腥味。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替硝唑栓等药物。治疗期间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
2、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导致,常见白带呈黄绿色泡沫状,伴有外阴瘙痒。可选用甲硝唑片、替硝唑胶囊、奥硝唑分散片等药物。患者需与性伴侣同时治疗,避免交叉感染,贴身衣物需煮沸消毒。
3、宫颈炎
宫颈炎可能与机械性损伤、病原体感染相关,典型症状为脓性白带、性交后出血。可应用阿奇霉素片、多西环素片、保妇康栓等药物,严重者需采用激光或冷冻治疗。日常应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冲洗阴道。
4、盆腔炎
盆腔炎多因上行感染引起,除黄脓性白带外,常伴随下腹痛、发热。需联合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妇科千金片等药物,形成盆腔脓肿时需手术引流。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禁止盆浴。
5、淋病奈瑟菌感染
淋病奈瑟菌感染属于性传播疾病,白带呈脓性且量多,伴有尿频尿痛。推荐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大观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片等抗生素。患者须完成全程治疗,所有性伴侣均应接受筛查和治疗。
出现黄脓性白带需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勤换洗。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避免骑自行车等压迫阴部的运动。定期复查白带常规,观察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蛔虫感染可通过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个人防护、定期驱虫、改善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污染源等方式预防。蛔虫病主要由摄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引起,表现为腹痛、营养不良等症状。
1、饮食卫生
生食蔬菜水果前需用流动清水彻底清洗,建议浸泡10-15分钟后再冲洗。肉类、水产类食物应充分加热至中心温度超过70摄氏度。避免饮用未经煮沸的天然水源,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达标的餐饮场所。处理生熟食物的刀具和砧板要分开使用,防止交叉污染。
2、个人防护
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特别是指缝和指甲缝的清洁。儿童玩耍后、接触土壤或宠物后应及时洗手。修剪指甲保持短而干净,纠正吸吮手指的习惯。在农田、花园等可能接触土壤的场所作业时,建议穿戴手套和胶鞋。
3、定期驱虫
流行地区居民可每半年服用一次驱虫药物,常用驱蛔虫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双羟萘酸噻嘧啶颗粒等。集体生活的儿童、农民等高危人群应建立定期驱虫计划。驱虫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4、环境改善
农村地区应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粪便需经发酵处理后再用作肥料。及时清理禽畜粪便,防止虫卵通过动物传播。生活垃圾要密闭存放并定期清运,消灭苍蝇等病媒生物。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定期用消毒剂擦拭地面和家具表面。
5、避免接触
不要赤脚在可能被粪便污染的土壤上行走,儿童玩耍区域应铺设清洁地垫。避免在污水沟、垃圾堆等高风险区域活动。接触过污染物的衣物要单独清洗并用开水烫洗。家养宠物需定期驱虫,清理宠物粪便时要戴手套。
预防蛔虫感染需要建立长期卫生习惯,家庭成员应共同参与防护。日常饮食中可适量增加大蒜、南瓜子等具有辅助驱虫作用的食物。出现反复腹痛、消瘦、肛门瘙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粪便检查。流行地区学校、托幼机构可开展集体驱虫和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多维度干预降低感染风险。
儿童脾功能亢进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血细胞减少、反复感染、乏力、腹部不适等症状。儿童脾功能亢进可能与感染、遗传代谢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门静脉高压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脾脏肿大
脾脏肿大是儿童脾功能亢进最典型的症状,家长可在孩子左上腹部触摸到质地较硬的包块。脾脏肿大多由感染或血液系统疾病引起,可能伴随发热、食欲下降等表现。临床常用超声检查评估脾脏大小,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细菌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颗粒,病毒感染可选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2、血细胞减少
脾功能亢进会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破坏增多,表现为贫血、易感染或出血倾向。患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反复口腔溃疡、皮肤瘀斑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见三系或两系血细胞减少,需根据病因治疗,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选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能需要脾切除。
3、反复感染
由于白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异常,患儿易出现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皮肤感染等,表现为咳嗽、耳痛、局部红肿等症状。家长需注意孩子个人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病毒感染可使用利巴韦林颗粒。
4、乏力
贫血及代谢异常可导致患儿活动耐力下降,表现为容易疲劳、不愿运动、嗜睡等症状。家长应保证孩子充足休息,适当补充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重度贫血可能需要输注浓缩红细胞,同时治疗原发疾病如地中海贫血需使用去铁胺注射液。
5、腹部不适
肿大的脾脏可能压迫周围器官,引起腹胀、早饱感或左上腹隐痛。进食后不适可能加重,部分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建议少量多餐,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脾破裂。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脾亢可能需要使用普萘洛尔片降低门脉压力,严重者需考虑脾动脉栓塞术。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善血常规、腹部超声、骨髓穿刺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保证均衡营养摄入。定期随访监测血象和脾脏大小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对于需要脾切除的患儿,术前需完成疫苗接种以预防脾切除后感染。
妇科上皮病变通常是指女性生殖系统上皮组织的异常改变,主要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内膜增生、外阴上皮内瘤变等类型。这类病变可能与感染、激素水平异常、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部分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1、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鳞状上皮的癌前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出现接触性出血、异常阴道分泌物。临床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活检确诊。治疗需根据分级选择宫颈锥切术、激光消融或定期随访,药物可选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保妇康栓、抗HPV生物蛋白敷料辅助治疗。
2、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增生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过度增殖,常见于长期无排卵或雌激素刺激。主要症状为异常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诊断依赖超声检查及诊断性刮宫病理。单纯性增生可采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孕激素治疗,复杂性增生需考虑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
3、外阴上皮内瘤变
外阴上皮内瘤变属于外阴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病变,高危型HPV感染是主要诱因。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色素沉着斑块或疣状赘生物。确诊需通过病变部位活检,治疗包括局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氟尿嘧啶软膏,或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手术切除等物理治疗。
4、输卵管上皮化生
输卵管上皮化生指输卵管黏膜上皮出现在异常部位,常见于慢性输卵管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引起下腹隐痛、不孕等症状。诊断需结合腹腔镜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可配合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等中成药调理。
5、阴道腺病
阴道腺病是阴道壁出现腺上皮的良性病变,与胚胎期副中肾管残留有关。多数无症状,偶见异常分泌物。阴道镜检查可见红色颗粒状病灶,确诊需病理活检。无症状者无须治疗,有症状者可选择激光消融或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
妇科上皮病变患者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建议每年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HPV检测和TCT检查。同房时使用避孕套可降低HPV感染风险。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排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日常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
肠炎的主要症状通常不包括便秘,肠炎一般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肠炎可能与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不会引起便秘,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
肠炎患者通常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粪便多呈稀水样或糊状,可能伴有腹痛、腹胀、里急后重感。急性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慢性肠炎可能由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导致,症状反复发作,但便秘并非典型表现。
极少数情况下,某些特殊类型的肠炎或肠炎并发症可能导致便秘。例如缺血性肠炎在慢性期可能因肠道狭窄导致排便困难;部分肠炎患者因长期服用止泻药物可能出现药物性便秘;肠道神经功能紊乱也可能在肠炎后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情况。
出现持续腹泻或便秘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可能建议进行粪便常规、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肠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