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儿科学 > 小儿血液科
首页上一页678910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神经性贪食症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营养干预、行为矫正、家庭治疗等方式治疗。神经性贪食症通常由心理压力、完美主义倾向、社会文化因素、脑化学物质失衡、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认知行为治疗是核心干预手段,帮助患者识别并纠正关于体型和食物的错误认知,建立规律的进食模式。人际心理治疗可改善患者因人际关系冲突引发的暴食行为。治疗周期通常需要数月,需配合定期随访。部分患者可能需联合团体治疗或辩证行为疗法。
氟西汀胶囊是唯一被批准用于神经性贪食症的抗抑郁药,可减少暴食和催吐频率。托吡酯片对部分患者有抑制食欲作用。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可能改善情绪但需警惕癫痫风险。药物需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使用,通常需持续6-12个月。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突然停药。
注册营养师会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逐步恢复三餐规律性。重点补充因催吐流失的钾、钙等电解质,推荐香蕉、低脂乳制品等食物。使用膳食记录帮助患者建立正常饱腹感认知。避免严格限制某些食物类别而诱发暴食。
建立替代行为清单如散步、绘画等应对暴食冲动。采用延迟策略,将暴食冲动出现到执行的时间间隔逐步延长。通过正念饮食训练提高进食专注度。需配合手机应用或日记进行行为监测,每周评估进展。
指导家庭成员避免对患者体重或进食行为的评价性语言。改善家庭沟通模式,减轻患者的情绪压抑。对于青少年患者,父母需参与监督进食和服药。家庭治疗通常需要8-12次会谈,必要时需单独进行家庭营养教育。
患者应保持每日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运动补偿行为。建议选择燕麦、鸡蛋等低升糖指数食物维持血糖稳定。定期监测电解质和牙齿健康,及时处理因催吐导致的龋齿或食管损伤。参加支持小组有助于维持长期康复效果,复发时应及时联系治疗团队调整方案。
脑部撞击后淤血后遗症潜伏期一般为1-3天,少数可能延迟至1周。脑部撞击后淤血通常指外伤性颅内出血,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需根据出血部位和严重程度判断具体表现。
脑部撞击后淤血后遗症多数在1-3天内显现。轻微脑震荡伴随的淤血可能仅表现为短暂头痛、头晕或恶心,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缓解。若撞击力度较大,可能出现持续性头痛、呕吐或轻度意识模糊,这类情况需通过头颅CT确诊。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期记忆障碍或注意力不集中,但多数在3天内逐渐恢复。早期发现可通过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促进恢复,必要时医生会建议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少数情况下淤血后遗症潜伏期可延长至1周。迟发性硬膜下血肿常见于老年人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初期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随后逐渐出现嗜睡、肢体无力或言语不清。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仅表现为性格改变或轻微认知障碍,容易被误诊为老年痴呆。这类情况需通过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严重时需进行钻孔引流术清除血肿。若撞击后出现反复呕吐、单侧瞳孔放大或昏迷,提示急性颅内压升高,须立即手术干预。
脑部撞击后应密切观察72小时,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加重出血。恢复期保持环境安静,限制使用电子设备,每日监测血压和意识状态。饮食以低盐高蛋白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三个月内禁止参与对抗性运动。若出现新发头痛、视物模糊或抽搐,需即刻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查。
眼睛看东西双影可能是由屈光不正、眼肌麻痹、白内障、脑部病变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原因引起的。双影在医学上称为复视,可分为单眼复视和双眼复视,通常表现为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影像。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可能导致单眼复视。角膜或晶状体曲率异常会使光线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造成视物模糊或重影。患者可能伴有眼疲劳、头痛等症状。可通过验光配镜矫正视力,严重散光可考虑角膜塑形镜或激光手术。
眼外肌麻痹是双眼复视的常见原因,多由外伤、炎症或血管病变导致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受损。患者可能出现眼球运动受限、斜视等症状。需进行眼眶CT或MRI检查明确病因,急性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注射液,恢复期可进行视觉训练。
晶状体混浊可能导致光线散射,引起单眼复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常伴有视力渐进性下降、眩光等症状。早期可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进展,成熟期需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颅内肿瘤、出血或梗塞可能压迫动眼神经核团,导致双眼复视。患者多伴有头痛、恶心等神经系统症状。需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后可能需神经外科手术干预,术后可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长期高血糖可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引起黄斑水肿导致视物变形或复视。患者通常有糖尿病史,可能伴有多饮多尿症状。需严格控制血糖,可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微循环,严重者需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
出现复视症状应及时就诊眼科,完善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控制慢性病基础。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和眼底变化。避免擅自使用眼药水,所有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中老年人建议每年进行眼科体检,早期发现眼部病变。
增生性瘢痕疙瘩可能由创伤修复异常、炎症反应持续、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及局部张力过高等原因引起。增生性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的结果,通常表现为红色隆起、质地坚硬的斑块,可能伴有瘙痒或疼痛。
皮肤受到手术、烧伤、穿刺等损伤后,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并分泌大量胶原蛋白,导致修复过程失衡。轻微损伤可能仅形成扁平瘢痕,但深层真皮层损伤易诱发瘢痕疙瘩。患者需避免搔抓瘢痕,可通过硅酮凝胶敷贴或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抑制增生。
伤口反复感染或慢性炎症会刺激巨噬细胞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持续激活成纤维细胞。痤疮、毛囊炎等炎症性疾病愈合后常见瘢痕疙瘩,表现为病灶周围不规则增生。急性期可使用夫西地酸乳膏控制感染,后期配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减轻炎症。
家族中存在瘢痕体质者,其COL3A1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胶原代谢异常。这类患者即使轻微蚊虫叮咬也可能形成瘢痕疙瘩,常见于胸肩背部。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治疗需结合压力疗法与醋酸曲安奈德尿素软膏局部封闭。
青春期、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会促进瘢痕增生,雄激素受体过度表达可能加剧胶原沉积。部分患者痤疮愈后瘢痕在月经周期明显增大,可考虑口服螺内酯片调节激素,联合积雪苷霜软膏改善纤维化。
关节部位或皮肤张力较大区域因持续牵拉刺激,成纤维细胞活性长期增强。前胸、耳垂等部位术后瘢痕易进行性增大,需早期使用弹力绷带加压,配合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软化瘢痕。
增生性瘢痕疙瘩患者应避免日光暴晒以防色素沉着,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饮食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锌元素促进皮肤修复。新发瘢痕建议尽早到皮肤科就诊,通过脉冲染料激光或放射治疗控制增生,已形成的顽固性瘢痕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联合浅层X线治疗。
男性左下腹疼痛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可能由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输尿管结石、腹股沟疝、前列腺炎等原因引起。
饮食不当可能诱发左下腹疼痛,如过量摄入辛辣刺激食物或生冷食物。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暴饮暴食。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分次少量饮用温水。
对于轻度肌肉痉挛或受凉引起的疼痛,可用40-45℃热水袋热敷疼痛部位10-15分钟。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平滑肌痉挛。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皮肤烫伤,热敷后注意保暖。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停止热敷并就医。
肠易激综合征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缓解肠道痉挛,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结肠炎患者可能需要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前列腺炎可选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症状,前列舒通胶囊减轻炎症反应。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腹股沟疝发生嵌顿时需急诊行疝修补术,防止肠管坏死。输尿管结石直径超过6毫米可能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手术方式选择取决于结石大小和位置,术后需预防感染。慢性前列腺炎反复发作合并前列腺增生可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因素相关,需配合心理疏导和压力管理。结肠炎患者应完善肠镜检查明确病因,溃疡性结肠炎需长期规范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需进行24小时尿液成分分析,针对性调整饮食结构。腹股沟疝术后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慢性前列腺炎需避免久坐和过度性生活。
出现左下腹疼痛应记录疼痛特点、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如发热、血尿等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泌尿系统或消化系统疾病。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腹部肌肉力量,减少复发概率。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限制酒精和咖啡因摄入。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疼痛剧烈应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