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神经内科 > 内科 > 肌阵挛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肠梗阻不一定需要手术,部分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肠梗阻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胃肠减压、禁食补液、药物治疗、灌肠通便、手术治疗等。
胃肠减压是肠梗阻的基础治疗手段,通过插入胃管抽吸胃肠内容物,减轻肠腔压力。适用于单纯性肠梗阻早期,可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操作需由医护人员完成,同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或酸碱失衡。若48小时内症状无改善,需评估手术必要性。
完全禁食配合静脉补液能减少肠道负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适用于麻痹性肠梗阻或术后暂时性肠梗阻,每日补液量需根据脱水程度调整。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血钾、钠等指标,避免肠壁水肿加重梗阻。若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逐步恢复流质饮食。
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分泌,或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解除肠痉挛。对于炎症性肠梗阻,可能需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控制感染。药物需严格在监护下使用,禁用促动力药避免肠穿孔风险。药物治疗24小时无效需考虑手术。
甘油灌肠剂或温肥皂水灌肠适用于低位粪石性梗阻,能软化粪便促进排出。操作时需控制灌肠液温度与流速,避免肠黏膜损伤。禁用于绞窄性肠梗阻或可疑肠缺血患者。若灌肠后仍无排便或出现血性液体,需立即影像学检查。
手术适用于绞窄性肠梗阻、肿瘤性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常见术式包括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或肠造口术。术后需预防粘连性梗阻复发,早期下床活动,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复杂性梗阻可能需多次手术干预。
肠梗阻患者恢复期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选择低渣流食逐步过渡到普食,避免豆类、坚果等易胀气食物。每日记录排便情况,适当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出现腹痛加剧或呕吐需立即复诊。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CT,预防肠粘连复发。
新生儿OAE一只耳朵没通过可能是暂时性听力筛查未达标,需结合AABR复筛或听力诊断检查明确原因。常见因素有耳道羊水堵塞、中耳积液、先天性听力损失等。
新生儿出生时耳道残留羊水或胎脂可能导致OAE筛查假阳性。这种情况通常伴随耳道潮湿感,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家长用棉签轻柔清洁外耳道,1-2周后复查。若持续未通过需进一步检查。
分娩过程中压力变化或咽鼓管功能未完善可能导致中耳积液,影响声波传导。表现为鼓膜浑浊、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可通过声导抗测试确诊。多数在3个月内自行吸收,严重者可考虑鼓膜穿刺。
可能与遗传性耳聋基因(如GJB2突变)或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有关。需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确诊后可选择助听器干预,极重度耳聋需考虑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筛查时环境噪音超标、探头放置不当或婴儿哭闹可能导致假阴性。建议在安静睡眠状态下复测,使用专业筛查设备。家长需配合固定婴儿头部,避免筛查过程中移动。
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能出现听神经髓鞘化延迟,表现为初期筛查未通过但后续复查恢复。这类情况需动态监测至矫正月龄6个月,期间避免接触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注射液。
建议家长在出生42天内完成复筛,未通过者3月龄前转诊至听力诊断中心。日常注意观察婴儿对声音的反应,避免自行清洁内耳道。哺乳时保持半竖立姿势预防中耳炎,接种疫苗预防风疹等感染性疾病。确诊听力障碍后应6月龄前开始干预,以最大限度保障语言发育。
肺结节微创手术一般需要3万元-8万元,具体费用可能与手术方式、麻醉类型、术后护理等因素有关。
肺结节微创手术费用主要包括术前检查、手术操作、麻醉及耗材、术后住院等部分。术前检查如胸部CT、血液化验等费用约2000-5000元。手术操作费用根据技术难度差异较大,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费用通常为1.5万元-3万元,肺段切除术费用约为2万元-4万元。全身麻醉费用在2000-4000元范围,手术中使用的切割缝合器、止血材料等耗材费用约5000-1.5万元。术后住院时间通常为3-5天,每日床位费、护理费及药物费用合计约1000-2000元。部分患者若需进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能额外增加2000-3000元费用。不同地区医疗定价标准存在差异,一线城市手术费用可能略高于二三线城市。
术后应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恢复情况。饮食上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等,促进组织修复。若出现持续胸痛、发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返院检查。
重症心肌炎患者恢复程度差异较大,多数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心功能,少数可能遗留心肌损伤或进展为慢性心力衰竭。恢复情况主要取决于心肌损伤范围、治疗及时性及个体差异。
早期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尤其是无严重心律失常或休克者,心肌炎症消退后心功能通常可在3-6个月内逐步改善。通过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检查可见射血分数回升,活动耐量提高,部分年轻患者甚至能达到发病前状态。恢复期需严格限制体力活动,配合营养心肌药物如辅酶Q10胶囊、曲美他嗪片等,并定期复查心脏磁共振评估纤维化程度。
若急性期出现心源性休克、持续性室速等危重情况,即使度过危险期,心肌可能遗留广泛纤维化病灶。这类患者后期易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慢性心衰表现,需长期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控制。极少数暴发性心肌炎患者需ECMO支持,幸存者多需心脏移植。
建议恢复期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加重。康复训练应在心内科医生指导下从床边坐立逐步过渡到步行,6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定期随访心电图和NT-proBNP检测,警惕心律失常和心功能恶化。
妊娠高血压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五种状况。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不伴有蛋白尿或其他器官损害。这种情况通常在分娩后12周内血压恢复正常。妊娠期高血压可能与胎盘功能异常、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轻度头晕、水肿等症状。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拉贝洛尔片、甲基多巴片等降压药物。
子痫前期是在妊娠期高血压基础上出现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损害,如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等。子痫前期可能与胎盘缺血、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痛、视力模糊、上腹痛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密切监测,必要时住院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硫酸镁注射液预防抽搐,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
子痫是子痫前期病情进展出现的抽搐或昏迷,属于妊娠高血压最严重的状况。子痫可能与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产科急症,需要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酸镁注射液控制抽搐,必要时终止妊娠。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是指孕前已存在高血压的孕妇,在妊娠20周后出现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损害。这种情况可能与原有高血压病情加重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压进一步升高、尿蛋白增加等症状。建议加强产前检查,遵医嘱调整降压方案,可使用盐酸拉贝洛尔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等药物。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是指孕前已确诊高血压的孕妇,妊娠期间血压持续升高但未出现蛋白尿或器官损害。这种情况可能与遗传因素、肥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压波动较大等症状。建议低盐饮食,规律作息,在医生指导下继续使用孕前降压药物如甲基多巴片、盐酸拉贝洛尔片等。
妊娠高血压孕妇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血压变化,遵医嘱用药。出现头痛、视力模糊、上腹痛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分娩后仍需继续监测血压至产后12周,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降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