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急诊科 > 其它科室 > 其它
首页上一页123456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一岁半宝宝吃什么拉什么可能与消化不良、食物不耐受、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宝宝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过多或食物性状不当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表现为大便含未消化食物残渣,可能伴随腹胀、哭闹。家长需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将食物研磨细腻。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调节肠道功能。
对某些食物成分如麸质、蛋白质消化吸收不良时,会出现原样排出的情况。常见于添加新辅食后,可能伴有皮疹、腹泻。家长应暂停可疑食物,记录饮食日记。确诊后需严格回避致敏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缓解症状。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可损伤肠黏膜,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水样便中含未消化食物,可能伴发热、呕吐。家长需注意补液防脱水,遵医嘱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控制腹泻,避免擅自使用止泻药。
肠道乳糖酶缺乏会使奶类中的乳糖无法分解,出现粪便酸臭、含奶瓣。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常见于肠炎后,家长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配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改善症状,待肠道恢复后逐渐过渡回普通饮食。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饮食单一可能导致肠道益生菌减少,影响食物分解吸收。表现为大便松散、含食物残渣,可能伴食欲下降。家长应丰富辅食种类,添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酪酸梭菌活菌散等微生态制剂。
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尿量及体重增长情况,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喂养时注意食物温度适宜、性状符合月龄特点,新辅食应逐一添加并观察3-5天。定期测量生长曲线,若持续存在食物原样排出或伴随生长发育迟缓,需完善过敏原检测、粪便还原糖试验等检查明确诊断。
小腿有一点静脉曲张通常不会自愈。静脉曲张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淤积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早期症状虽轻但需干预控制。
轻度静脉曲张表现为小腿浅表血管轻微迂曲扩张,可能伴随久站后酸胀感。此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延缓进展,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穿戴医用弹力袜、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规律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增强小腿肌肉泵作用,减少静脉压力。控制体重和低盐饮食也能降低血管负担。
若未及时干预,静脉曲张可能逐渐加重,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瘙痒或血栓性静脉炎。妊娠、重体力劳动、长期便秘等诱因会加速病情发展。部分患者可能继发静脉性溃疡或顽固性水肿,此时需考虑硬化剂注射、激光闭合等医疗手段。遗传性结缔组织薄弱者更需早期预防。
建议出现静脉曲张表现时尽早就医评估,血管外科医生可通过超声检查判断瓣膜损伤程度。即使症状轻微也应建立长期管理计划,包括每日踝泵运动、工作时使用脚踏垫、睡眠时垫高下肢等。避免热水泡脚或局部按摩等可能加重血管扩张的行为,每年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门牙碰松动了通常可以恢复,可通过固定治疗、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口腔护理、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门牙松动可能与外伤、牙周炎、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
门牙松动程度较轻时,医生可能使用牙弓夹板或树脂粘接技术进行固定。牙弓夹板通过金属丝将松动牙与邻牙连接,树脂粘接则用光固化材料加固牙齿。固定期间避免啃咬硬物,防止二次损伤。
若伴随牙龈红肿或感染,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炎症。布洛芬缓释胶囊可缓解疼痛。骨质疏松导致的松动可能需补充碳酸钙D3片。
恢复期选择流质或软质食物如米粥、蒸蛋,避免坚果、冰块等硬物。适量摄入牛奶、豆腐等富含钙质的食物,有助于牙槽骨修复。温度过高的食物可能刺激患处,建议温热食用。
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配合氯己定含漱液减少细菌滋生。刷牙时避开松动牙区域,改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擦拭。禁止用舌头频繁顶触或摇晃牙齿。
固定后每2-4周需拍摄牙片观察牙根愈合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牙龈化脓或牙齿位移加重,应立即复诊。儿童患者家长需监督其避免剧烈运动。
门牙松动恢复期间应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使用含氟牙膏强化牙釉质。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愈合的行为。半年内不建议进行对抗性运动,游泳时佩戴防护牙托。若松动牙出现变色或异常敏感,可能提示牙髓坏死,需及时进行根管治疗。
球结膜色素沉淀通常属于生理性改变,可能与紫外线暴露、慢性刺激或先天性因素有关,少数情况下需警惕病理性改变如黑色素瘤。建议出现颜色加深、形态不规则或伴随视力异常时及时就医。
球结膜色素沉淀多数表现为白眼球表面出现的棕色或黑色斑点,边界清晰且长期稳定。常见诱因包括长期户外活动未佩戴防护镜、反复眼部摩擦或隐形眼镜佩戴不当。这类色素沉淀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但需避免揉眼、减少紫外线直射并定期观察变化。若色素区域逐渐扩大或隆起,可能提示结膜黑变病等良性病变,需通过裂隙灯检查排除恶变风险。
少数情况下快速生长的色素沉淀可能提示恶性黑色素瘤,尤其伴随出血、血管增生或视力下降时。此类病变多与基因突变相关,需通过组织活检确诊。对于先天性广泛性色素沉着患者,可能与遗传性皮肤病如色素性干皮病有关,需联合皮肤科评估全身状况。
建议日常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重点关注色素区域的大小、厚度及血管分布变化。出现突然增大、颜色不均或眼部不适时,应立即进行专科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小儿胃溃疡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黑便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胃溃疡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应激因素、胃酸分泌异常及遗传因素有关。
建议家长给予患儿少量多餐的软质食物,避免辛辣、过酸或油炸食品。可适量食用南瓜粥、山药泥等易消化食物,减少胃黏膜刺激。若患儿出现进食后疼痛加重,需暂停固体食物,改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采用三联疗法,如阿莫西林颗粒联合克拉霉素片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胃酸过多可遵医嘱使用雷尼替丁口服溶液或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禁止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家长需严格记录服药时间。
对于活动性出血溃疡,可在胃镜下进行止血夹闭或肾上腺素注射。内镜治疗创伤小,但需全身麻醉,术前家长需配合禁食6小时。术后24小时内监测患儿有无呕血、腹痛加剧等并发症。
穿孔或顽固性出血患儿可能需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需留置胃管1-3天。家长应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发热、引流液异常等情况。恢复期需逐步过渡从流食到普食。
长期腹痛可能导致患儿焦虑,家长可通过游戏分散注意力,避免过度关注疼痛。学龄期儿童因饮食限制易产生抵触情绪,建议用趣味餐盘摆放食物,必要时寻求儿童心理医师指导。
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大便颜色及腹痛频率,治疗期间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损伤胃黏膜药物。恢复期每日保证1小时温和活动如散步,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以减少夜间胃酸反流。若体重持续不增或出现咖啡样呕吐物,应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