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急诊科 > 其它科室 > 败血症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小儿头上长疖子可通过保持清洁、局部热敷、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切开引流等方式治疗。疖子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堵塞、免疫力低下、皮肤损伤、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洁
每日用温水和温和肥皂清洗患处及周围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清洗后轻轻拍干,避免摩擦导致感染扩散。家长需注意孩子不要用手抓挠疖子,防止细菌传播至其他部位。若疖子已破溃,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定期更换。
2、局部热敷
将干净毛巾浸入40℃左右温水后拧干,敷于疖子处10-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脓液聚集和排出。热敷后保持皮肤干燥,若出现红肿加重或发热,家长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3、外用药物
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抗生素类外用药。使用前需清洁双手,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疖子表面及周围2厘米范围。避免药物接触眼睛或黏膜,用药后观察是否出现皮肤过敏反应。
4、口服药物
对于多发或伴随发热的疖肿,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等口服抗生素。家长需按医嘱完成整个疗程,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服药期间注意观察孩子的大便情况,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5、切开引流
当疖子成熟变软、中央出现明显脓头,或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由医生在无菌条件下切开排脓。术后需每日消毒换药,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家长需注意术后2天内避免伤口沾水,观察有无出血、异常肿胀等并发症。
患儿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的鱼肉蛋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睡眠,出汗后及时擦干头皮。若疖子反复发作或伴随高热、头痛,需排查糖尿病等潜在疾病。日常注意培养孩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鼓膜穿孔是否需要手术需根据穿孔大小、病因及症状决定,多数小穿孔可自愈无须手术,较大穿孔或合并感染时需手术修复。
鼓膜穿孔直径小于3毫米且无感染时,通常3-4周可自行愈合。这类患者仅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或游泳,防止污水进入中耳。临床常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控制炎症。若由外伤引起,需清除外耳道异物后观察,多数预后良好无需干预。
当穿孔超过3毫米或反复流脓、听力下降明显时,需考虑鼓膜修补术。慢性中耳炎导致的穿孔常伴随胆脂瘤形成,需行鼓室成形术清除病灶。外伤性大穿孔合并听骨链损伤者,可能需同期实施听骨链重建术。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1-2个月,定期复查耳内镜评估愈合情况,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膜修复。
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是促进鼓膜修复的关键,洗头时建议使用耳塞阻挡水流。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感冒时及时治疗以防咽鼓管功能障碍加重穿孔。若出现耳痛加剧或发热症状,应立即就诊排查中耳感染。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唇青紫、呛奶、发热、反应差等症状。吸入性肺炎可能与羊水吸入、胎粪吸入、乳汁反流、胃食管反流、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通常需通过胸部X线检查确诊,治疗方式主要有氧疗、抗感染治疗、呼吸道清理、营养支持、机械通气等。
1、呼吸急促
新生儿正常呼吸频率为40-60次/分钟,若持续超过60次且伴随鼻翼扇动、三凹征,可能提示肺部炎症。胎粪吸入者可能出现喘息样呼吸,需立即清理呼吸道并监测血氧饱和度。医生可能使用氨溴索注射液促进痰液排出,或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减轻气道水肿。
2、口唇青紫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出现中央性发绀,常见于严重胎粪吸入综合征。需立即进行氧疗,必要时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先天性心脏病鉴别时需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治疗中可能用到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继发感染。
3、呛奶
喂养时频繁咳嗽、奶液从鼻腔溢出提示吞咽协调障碍。早产儿多见,需采用稠厚配方奶或鼻饲喂养。胃食管反流引起者需抬高床头30度,医生可能开具枸橼酸莫沙必利颗粒促进胃肠蠕动。
4、发热
体温超过37.5℃可能提示继发细菌感染。羊水污染导致的肺炎常见大肠杆菌感染,需进行血培养后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意与新生儿败血症鉴别,禁止擅自使用退热药物。
5、反应差
嗜睡、肌张力低下、哭声微弱提示严重缺氧或感染性休克。胎粪吸入者可并发肺动脉高压,需紧急气管插管。治疗中需静脉补充葡萄糖维持能量,必要时使用多巴胺注射液维持循环。
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保持新生儿侧卧位防止再吸入。喂养时采用小流量奶嘴,每餐后竖抱拍背20分钟。病房需维持24-26℃环境温度,湿度保持在55%-65%。恢复期可进行抚触改善呼吸功能,定期随访肺功能至学龄前。母乳喂养者母亲需避免辛辣食物,人工喂养需严格消毒器具。
12岁孩子发育迟缓不建议自行服用六味地黄丸。发育迟缓可能与遗传、营养不良、内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需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干预。
六味地黄丸是中成药,主要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成人症状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其成分和功效并非针对儿童生长发育设计。儿童发育迟缓的病因复杂,若因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导致,需通过生长激素替代疗法、左甲状腺素钠片等专业治疗。盲目使用六味地黄丸可能延误诊断,且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弱,存在潜在风险。
若发育迟缓与营养不足相关,应优先调整饮食结构,保证优质蛋白、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摄入,如牛奶、鸡蛋、瘦肉等。对于特发性矮小或体质性青春期延迟的儿童,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必要时在儿科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医学干预。家长需避免自行用药,及时带孩子至医院完善骨龄检测、激素水平评估等检查。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帮助孩子保持规律作息,每天进行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定期记录身高体重变化,若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或明显落后于同龄人,建议尽早就医。避免盲目使用保健品或中药,所有治疗均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卵巢多发囊性回声通常指超声检查发现卵巢内有多个囊性结构,可能是生理性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卵巢肿瘤等疾病的表现。卵巢多发囊性回声主要有生理性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生理性囊肿
卵巢生理性囊肿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与月经周期相关。卵泡未破裂或黄体持续存在可形成功能性囊肿,直径通常小于5厘米,多数在1-3个月经周期内自行消退。超声表现为薄壁无回声区,无血流信号。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若出现剧烈腹痛需警惕囊肿扭转或破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超声可见双侧卵巢增大,包膜增厚,周边排列12个以上直径2-9毫米的卵泡。患者常伴月经稀发、痤疮、多毛等症状。治疗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干预,如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月经,盐酸二甲双胍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至卵巢形成的陈旧性出血囊肿,超声显示囊内密集点状回声,囊壁较厚。患者多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抑制病灶生长,严重者需行腹腔镜囊肿剔除术。
4、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为常见卵巢良性肿瘤,超声表现为单房或多房囊性肿物,囊壁光滑,内为无回声或稀疏点状回声。肿瘤较大时可产生压迫症状。确诊后建议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可明确性质。术后需定期复查排除复发。
5、卵巢黏液性囊腺瘤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体积通常较大,超声显示多房囊性结构,囊内为黏稠液体形成的细密点状回声。该肿瘤有潜在恶性倾向,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术中需完整切除避免破裂,术后需长期随访。若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警惕恶变可能。
发现卵巢多发囊性回声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破裂,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若出现腹痛加剧、月经紊乱等症状需及时就诊。绝经后女性新发卵巢囊肿或原有囊肿持续增大需警惕恶性可能,应完善肿瘤标志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