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肝胆外科 > 外科 > 其它
首页上一页123456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前列腺肥大钙化结节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少数可能与慢性炎症或肿瘤相关。前列腺肥大钙化结节通常是前列腺组织退行性改变的表现,可能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
前列腺肥大钙化结节多数为体检时偶然发现,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症状。钙化本身是陈旧性炎症愈合后的表现,通常无须特殊处理。若结节体积较小且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定期随访观察即可。日常需注意避免久坐、辛辣饮食刺激,适量饮水有助于减少泌尿系统感染风险。
若钙化结节伴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结节快速增大或质地坚硬,需警惕恶性病变可能。少数情况下,钙化灶可能阻塞尿道或合并感染,导致血尿、会阴部疼痛等症状。此时需要通过直肠指检、超声或磁共振进一步评估,必要时进行穿刺活检明确性质。
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前列腺超声检查,若出现排尿异常或疼痛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壮阳药物或保健品,以免加重前列腺充血。饮食上可增加番茄、西蓝花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在宾馆住身上起红疙瘩很痒可能是接触性皮炎或虫咬皮炎引起的,可通过远离过敏原、冷敷止痒、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立即更换床单或被褥,避免继续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纺织品、清洁剂等。用温水清洗皮肤,减少残留刺激物。若怀疑是尘螨或昆虫叮咬,可更换房间或宾馆。
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冷敷患处5-10分钟,可收缩血管缓解瘙痒和红肿。避免抓挠,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冷敷后可涂抹炉甘石洗剂帮助舒缓皮肤。
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弱效激素药膏。若伴有水疱渗出,可联合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药物每天使用1-2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皮疹泛发或瘙痒剧烈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氯雷他定片或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伴有明显红肿发热者可能需要短期服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
若皮疹持续扩散、出现发热或脓疱,需及时就诊皮肤科。通过血常规、过敏原检测等明确病因,排除疥疮、荨麻疹等疾病。严重过敏反应需接受静脉注射治疗。
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热水烫洗和酒精擦拭。记录近期接触过的物品,帮助医生判断过敏原。宾馆住宿时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房间,自带贴身床品更安全。日常可补充维生素C和钙剂,增强皮肤抵抗力。若反复出现类似症状,需进行系统性的过敏原筛查。
三岁小孩爱咬人可通过行为引导、情绪管理、环境调整、口腔检查、游戏干预等方式改善。这种行为通常由出牙不适、表达需求、模仿行为、情绪宣泄、发育迟缓等原因引起。
家长需明确告知孩子咬人是不被允许的行为,用简单语言解释咬人会让他人疼痛。当孩子出现咬人倾向时,立即用温和但坚定的态度制止,引导其用语言或安全动作表达情绪。可借助绘本《牙齿不是用来咬人的》等工具进行情景教育,重复进行正向行为强化训练。
观察孩子咬人前的情绪触发点,如疲劳、饥饿或争抢玩具时。家长需及时帮助孩子识别并命名情绪,教其使用拍打枕头、跺脚等安全方式发泄。准备安抚玩具或嚼咬项链作为替代品,对成功控制情绪的行为给予即时表扬,逐步建立情绪调节能力。
检查家庭环境中是否存在暴力画面或攻击性游戏内容。调整活动空间避免过度拥挤,提供足够玩具减少争抢冲突。建立规律的作息和进食时间,避免因饥饿或困倦引发焦躁。在集体活动中,家长需提前告知孩子轮流玩耍的规则。
若伴随流涎、牙龈红肿或频繁啃咬物品,建议家长带孩子检查是否存在乳牙萌出困难、龋齿或口腔溃疡。出牙期可使用冷藏牙胶缓解不适,龋齿需及时治疗。排除舌系带过短等口腔结构异常,必要时转诊儿童口腔科进行专业评估。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模拟社交冲突场景,示范如何用语言解决问题。选择需要合作的搭建类游戏培养耐心,用撕扯面团、咀嚼脆性蔬果满足口腔敏感期需求。对于发育迟缓儿童,可寻求专业感统训练,改善口腔触觉过敏或迟钝问题。
家长需保持耐心,避免因过度惩罚强化负面行为。每日保证充足户外活动消耗精力,饮食中增加需咀嚼的苹果条、胡萝卜条等食物。若持续超过2个月未见改善或伴随其他攻击行为,建议到儿童保健科进行发育评估,排除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神经发育问题。建立稳定的家庭规则和积极回应机制,多数咬人行为会随语言能力提升逐渐消失。
血疖子疮通常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毛囊及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可能与皮肤破损、免疫力下降、卫生条件差、糖尿病控制不佳、反复摩擦刺激等因素有关。血疖子疮在医学上称为疖或疖病,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硬结,严重时可形成脓栓。
皮肤微小裂口或外伤可能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深层。抓挠、剃须或衣物摩擦导致的表皮损伤较为常见,细菌通过破损处感染后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日常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挤压病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控制感染。
长期熬夜、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疾病时,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降低。免疫缺陷患者更易出现多发性疖肿,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C片或转移因子胶囊增强免疫,反复发作者需排查HIV等基础疾病。
汗液浸渍或清洁不足会使皮肤表面菌群失调。高温潮湿环境下金黄色葡萄球菌更易繁殖,常见于腋窝、腹股沟等皱褶部位。每日用抗菌沐浴露清洗患处,勤换贴身衣物,严重者可口服头孢氨苄胶囊或克拉霉素片进行系统抗感染治疗。
血糖过高会损害白细胞功能并影响伤口愈合。糖尿病患者出现疖病往往提示血糖管理失控,病灶常反复发作且愈合缓慢。需监测血糖水平,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同时配合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继发感染。
紧身衣物或工具持续摩擦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功能。机械性刺激会导致局部角质层损伤,常见于腰带压迫处或工人手掌部位。减少物理刺激源,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已形成脓肿时需手术切开引流,术后涂抹碘伏消毒液预防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是预防血疖子疮的关键,每日用温水清洗后及时擦干,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出现直径超过1厘米的肿块、伴随发热或病灶快速扩散时须立即就医。饮食宜清淡,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有助于组织修复。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免疫力低下者可咨询医生使用免疫调节剂。
放疗五次是否有效果需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及个体差异综合判断,部分患者可能有效,部分患者可能效果有限。
对于部分对放射线敏感的肿瘤或早期病变,五次放疗可能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的效果。例如头颈部肿瘤或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姑息治疗中,短程放疗方案常采用5-10次照射,能有效控制局部病灶。这类情况下,放疗可通过破坏肿瘤细胞复制能力,使肿瘤体积缩小,同时减轻疼痛、出血等伴随症状。治疗期间需定期影像学复查评估疗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照射区域皮肤干燥、黏膜炎等,通常程度较轻。
对于体积较大的恶性肿瘤或放射抵抗性肿瘤,五次放疗可能难以达到根治效果。如晚期肺癌或骨转移灶的放疗,常规需15-30次才能获得理想疗效。此时短程放疗更多作为止痛或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姑息手段,需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方案。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等较重反应,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肺功能。
放疗效果与单次剂量、总剂量及肿瘤氧合状态密切相关。建议治疗前完善病理检查和影像评估,由放射肿瘤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治疗期间保持照射区域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日晒,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完成疗程后需按医嘱定期复查,观察远期疗效和迟发放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