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汤不宜多喝主要与高嘌呤、高脂肪、高钠含量及营养失衡有关,长期饮用可能增加痛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肉汤在炖煮过程中,动物脂肪和嘌呤会大量溶解到汤中,尤其是长时间熬制的浓汤。猪骨汤、鸡汤等每100毫升嘌呤含量可超过150毫克,频繁饮用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诱发痛风发作。高脂肪成分如饱和脂肪酸可能提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动脉硬化概率。肉汤的钠离子浓度通常是肉类的数倍,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引起水钠潴留和血压波动。汤中溶解的蛋白质不足肉类本体的十分之一,但热量接近,大量饮用易造成营养摄入单一。部分人群喝汤后可能出现胃肠胀气或反酸,与汤中油脂延缓胃排空有关。
建议控制肉汤饮用频率,每周不超过3次,每次200毫升以内。优先选用瘦肉或去骨鸡肉炖汤,煮沸后撇去浮沫可减少部分嘌呤和脂肪。搭配焯水后的蔬菜如萝卜、海带能平衡营养,高血压患者可用菌菇类替代部分肉类提鲜。饮用时避免添加额外食盐,餐前少量喝汤有助于控制主食摄入量。若存在高尿酸血症或慢性肾病,需严格限制肉汤摄入并遵医嘱调整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