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治疗在改善更年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等方面具有明确益处,但可能增加血栓、乳腺癌等风险。雌激素治疗需严格评估个体适应症与禁忌症,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雌激素治疗能有效改善潮热、盗汗、心悸等血管舒缩症状,减轻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等泌尿生殖道萎缩问题。对于因卵巢功能衰退导致的情绪波动、睡眠障碍,低剂量雌激素可帮助稳定自主神经功能。临床常用戊酸雌二醇片、结合雌激素片等药物,需配合孕激素周期用药以保护子宫内膜。
雌激素缺乏会加速骨量流失,治疗可降低绝经后女性椎体骨折风险。雌激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维持骨密度,尤其适用于60岁以下或绝经10年内的高风险人群。但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必要时联合钙剂、维生素D或双膦酸盐类药物。
早期研究认为雌激素可能改善血脂代谢,但后续证据显示其对心血管的影响与用药时机相关。60岁以下或绝经早期开始治疗可能对血管内皮功能有益,而老年女性使用反而可能增加冠心病发作风险。治疗前需评估血压、血脂等基础指标。
口服雌激素会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加,深静脉血栓概率升高。年龄超过60岁、肥胖、吸烟或有血栓病史者风险更显著。经皮吸收的雌激素贴剂可减少肝脏首过效应,相对降低血栓风险,但仍有必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长期单用雌激素可能刺激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需添加孕激素对抗。乳腺癌风险与用药时长呈正相关,尤其是有家族史或乳腺增生严重者。治疗期间应每半年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需及时就诊。
接受雌激素治疗期间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适量补充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代谢。避免吸烟饮酒,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乳腺及妇科检查。出现头痛、胸痛、下肢肿胀等症状需立即停药就医。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反应动态调整,不建议自行延长用药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