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常见安全使用方式主要有短期用药、个体化剂量、避免酒精、定期复诊、警惕副作用等。
安眠药通常建议短期使用,连续服用时间不宜超过4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或耐受性增加,影响自然睡眠节律。针对急性失眠或应激性睡眠障碍,可在医生评估后按疗程用药,症状缓解后逐步减量。
医生会根据年龄、肝肾功能、基础疾病等因素调整剂量。老年人代谢能力下降,通常需减少初始剂量;肝功能异常者需避免经肝代谢的唑吡坦片等药物。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原则上不推荐使用。
服用安眠药期间严禁饮酒或含酒精饮料。酒精会增强地西泮片、艾司唑仑片等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昏迷等严重不良反应。服药后8小时内也应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使用安眠药期间需每2-4周复诊评估疗效和安全性。医生会监测是否出现记忆减退、日间嗜睡等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性失眠,需遵医嘱逐渐减停。
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肌肉无力、胃肠道不适等。右佐匹克隆片可能引起口苦,唑吡坦片可能导致梦游行为。若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合并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时需告知医生。
改善睡眠应优先考虑非药物措施,如保持规律作息、睡前温水泡脚、营造黑暗安静环境等。白天适量进行快走、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有助于夜间入睡。长期失眠者需排查焦虑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潜在病因,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出现睡眠问题建议至睡眠专科或神经内科就诊,完善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