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的特点主要有皮肤黏膜黄染、贫血、脾肿大、尿液颜色加深。
1、皮肤黏膜黄染
溶血性黄疸患者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和黏膜呈现黄色,通常最先出现在巩膜。
2、贫血
红细胞大量破坏会导致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器官功能。
3、脾肿大
脾脏是破坏异常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溶血过程中脾脏工作量增加,可能导致脾脏代偿性增大。
4、尿液颜色加深
溶血产生的间接胆红素在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后经肾脏排出,使尿液呈现浓茶色或酱油色。
出现溶血性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日常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红细胞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