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层,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疾病发展可能由遗传易感性、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环境因素共同导致。
约20%患者有家族史,HLA-DRB1等基因变异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治疗需长期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巴柳氮钠等控制炎症。
Th2细胞过度活化导致IL-13等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引发黏膜损伤。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布地奈德及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可用于控制急性发作。
肠道拟杆菌减少而普雷沃菌增多破坏黏膜屏障。可配合益生菌调节微生态,严重时需使用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
高脂饮食、吸烟、NSAIDs药物使用可能诱发疾病。急性期需肠内营养支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结肠镜监测癌变风险。
建议选择低渣饮食,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适度运动改善肠道功能,出现持续血便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