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患者体重下降可能由疾病活动性消耗、药物副作用、营养吸收障碍、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评估明确具体原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基础代谢率增高,蛋白质分解加速。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关节肿痛等症状,需通过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控制病情。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可能引起胃肠黏膜损伤,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可导致代谢紊乱。建议配合护胃药物(如奥美拉唑),并监测血糖血脂水平。
狼疮性肠炎或胰腺受累时,可能出现腹泻、脂肪泻等消化吸收不良症状。需补充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同时进行低脂饮食调整。
免疫功能抑制状态下易合并结核、真菌等慢性感染,表现为持续低热、盗汗。需完善病原学检查,针对性使用抗感染药物(如异烟肼)。
建议患者定期监测体重变化,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避免生冷刺激食物,在风湿免疫科医师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