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期主要分为A期、B期、C期、D期,分别对应心力衰竭风险期、前临床期、症状期和终末期。
1、A期风险期
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心力衰竭危险因素,但心脏结构功能正常,建议控制基础疾病并定期筛查。
2、B期前临床期
已出现心脏结构改变如左室肥厚,但无心力衰竭症状,需通过心脏超声监测并启动预防性治疗。
3、C期症状期
出现典型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伴心脏功能异常,需规范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控制病情。
4、D期终末期
顽固性症状反复住院,可能需心室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等高级治疗,强调姑息治疗与症状管理。
建议心力衰竭患者坚持低盐饮食、适度有氧运动,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评估心功能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