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通常无法被人体消化,可能随粪便排出,但存在卡顿风险。枣核消化问题主要与消化系统结构、枣核大小、个体差异、消化道疾病等因素有关。
人体消化道缺乏分解木质素的酶类,枣核外壳难以被化学消化,仅能通过机械蠕动尝试排出。
长度超过2厘米的枣核易在回盲瓣或直肠等狭窄部位滞留,尖锐端可能刺伤黏膜导致出血或穿孔。
儿童或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较弱,枣核滞留概率增高;胃肠术后患者因解剖结构改变更易发生嵌顿。
肠粘连或克罗恩病患者可能出现枣核卡顿,通常伴随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需急诊内镜或手术取出。
误吞枣核后应禁食观察24小时,若出现胸痛、便血等异常需立即就医。日常食用枣类食品建议预先去核,避免给幼儿喂食整颗红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