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可通过清洁灌肠、保留灌肠、药物灌肠、营养灌肠等方式实施,操作步骤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并注意体位选择。
用于术前肠道准备或便秘治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灌肠液,灌注量控制在500-1000毫升,灌注后需保留5-10分钟再排出。
将药液缓慢注入直肠并保留吸收,常用药物包括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灌注后需保持左侧卧位30分钟以上。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常用美沙拉嗪栓剂或氢化可的松泡沫剂,灌注前需排空直肠并控制药液温度在37℃左右。
适用于无法进食患者,灌注要素型肠内营养液,需采用专用营养灌肠管缓慢滴注,速度不超过100毫升/小时。
灌肠操作前后应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选择适宜温度的灌肠液,操作后观察排便情况及有无腹痛等不良反应,长期灌肠需预防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