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或弛张热,间歇热较为少见。发热类型主要与感染程度、病原体毒力、个体免疫状态等因素相关。
细菌性痢疾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在39℃左右波动,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超高热。典型间歇热(体温骤升骤降)多见于疟疾等寄生虫感染。
志贺菌释放内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持续存在。间歇热需满足体温完全降至正常后再上升的周期规律,细菌性痢疾较少符合此特征。
患者常伴有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肠道症状。若出现寒战高热交替,需警惕败血症等并发症。
需与阿米巴痢疾、伤寒、疟疾等发热性疾病鉴别。血常规、粪便培养及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体。
确诊后应遵医嘱使用喹诺酮类、头孢类等抗生素,发热期间建议卧床休息并保持电解质平衡,腹泻严重时需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