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易发生于心室肌,尤其是左心室后壁、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等部位,主要与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电解质紊乱、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左心室后壁心肌较厚,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易因缺血导致电活动异常。可能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有关,表现为心悸、胸闷,可遵医嘱使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药物。
右心室流出道心肌细胞排列特殊,易形成异常电信号。常见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伴随晕厥症状,需通过射频消融术或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室间隔存在浦肯野纤维网,易发生折返性心律失常。多见于肥厚型心肌病,可能引发室速,需植入ICD或使用索他洛尔等抗心律失常药。
心尖部心肌受机械牵拉影响显著,易触发早搏。与应激、低钾血症相关,表现为心跳漏搏感,需纠正电解质并避免剧烈运动。
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筛查,避免过度劳累及咖啡因摄入,合并胸痛或晕厥者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