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可通过限制液体摄入、药物治疗、病因治疗、调整电解质等方式治疗。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通常由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药物使用等原因引起。
每日液体摄入量控制在800-1000毫升,有助于纠正低钠血症。建议监测体重变化,避免快速纠正低钠血症导致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可使用托伐普坦、地美环素、尿素等药物。托伐普坦是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地美环素可抑制抗利尿激素作用,尿素能促进水分排泄。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肺部疾病需控制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处理原发病,恶性肿瘤需进行抗肿瘤治疗,药物引起者需停用相关药物。
严重低钠血症需静脉补充高渗盐水,同时密切监测血钠浓度。血钠上升速度不宜过快,24小时内血钠升高不超过8-10mmol/L。
患者应定期复查血钠、尿渗透压等指标,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水分丢失过多,饮食上适当增加盐分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