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补液支持等方式治疗。感染性发热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使用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帮助降低体温,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物理降温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8.5度的轻度发热。
细菌性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使用前需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病毒感染可选用奥司他韦、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需在发病早期使用效果最佳。
发热导致体液丢失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严重脱水患者需住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补充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体温持续不降或出现意识改变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