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能否治好取决于具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部分类型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症状并改善预后,但多数难以完全治愈。
扩张型心肌病早期通过药物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片等改善心功能。部分患者需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纠正心律失常,终末期可能需心脏移植。肥厚型心肌病以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目标,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片缓解症状,室间隔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无效的重度梗阻患者。限制型心肌病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原发病如淀粉样变性,利尿剂可缓解水肿,但心肌纤维化常不可逆。
部分特殊类型心肌病如应激性心肌病或酒精性心肌病,在消除诱因后可能完全恢复。围产期心肌病半数患者在6个月内心功能可恢复正常。某些遗传代谢性心肌病通过酶替代治疗如阿糖苷酶α注射剂可改善预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后遗心肌病部分病例经免疫调节治疗可痊愈。
心肌病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步行等低强度有氧活动。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变化,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下肢水肿需及时就诊。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心脏负荷,戒烟限酒对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