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禁食胃肠减压、液体复苏、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疾病、酒精刺激、高脂血症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个体化方案。
急性胰腺炎发作期需绝对禁食,通过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胃肠减压可引出胃内容物,降低十二指肠压力,缓解胰腺负担。此阶段需静脉补充水电解质,维持营养支持,通常持续3-5天直至腹痛缓解、血淀粉酶下降。
早期快速补液可改善胰腺微循环,预防器官衰竭。采用晶体液如乳酸钠林格液,24小时内需补充3000-4000ml,维持尿量每小时0.5ml/kg以上。严重病例需监测中心静脉压,避免液体过负荷导致肺水肿。
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可抑制胰酶分泌;乌司他丁注射液能中和活性胰酶;疼痛剧烈时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合并感染需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胰腺损伤的药物。
胆源性胰腺炎伴胆管梗阻时,需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出胆总管结石,放置鼻胆管引流。早期ERCP治疗可降低并发症概率,操作时机建议在入院后24-72小时内,需联合胆胰管支架置入防止复发。
坏死性胰腺炎合并感染需行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可采用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或开放手术。手术时机延迟至发病4周后更安全,同时需处理胰腺假性囊肿等并发症。术后需长期胰酶替代治疗,预防糖尿病等后遗症。
胰腺炎恢复期需严格戒酒,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50g以下。建议分5-6次少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定期监测血糖及营养状况。急性发作缓解后3个月内禁止高强度运动,逐步恢复时可选择散步、太极等低冲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