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高嘌呤食物、增加低嘌呤食物摄入、控制体重及严格戒酒等方式辅助治疗。痛风通常由嘌呤代谢异常、尿酸排泄减少、遗传因素、肥胖及酒精摄入过量等原因引起。
减少红肉、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比例,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低嘌呤食物占比。每日蛋白质摄入优先选择鸡蛋、低脂牛奶等优质蛋白,避免浓肉汤、海鲜火锅等隐形高嘌呤饮食。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炸食品摄入。
严格避免带壳海鲜、沙丁鱼、凤尾鱼等极高嘌呤食物,限制牛肉、羊肉等中高嘌呤红肉每周不超过3次。急性发作期需完全禁食动物内脏、肉汁及发酵食品。干豆类、菌菇等植物性高嘌呤食物可根据个体耐受性适量食用。
每日保证500克以上低嘌呤蔬菜如西蓝花、黄瓜、胡萝卜的摄入,适量进食樱桃、草莓等有助于尿酸排泄的水果。脱脂乳制品可每日摄入300毫升,选择低脂酸奶补充益生菌。增加燕麦、糙米等全谷物替代精制主食。
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范围,避免快速减重诱发痛风发作。肥胖患者建议每周减重0.5-1公斤,运动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项目,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
所有酒精饮品均会抑制尿酸排泄,啤酒尤其危险因其含可转化为嘌呤的鸟苷酸。急性期需完全禁酒,缓解期也应避免饮酒。同时限制含糖饮料摄入,果糖代谢会加速尿酸生成,建议以淡茶、柠檬水替代含糖饮品。
痛风患者需长期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3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关节损伤。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急性发作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等降尿酸药物。注意观察关节肿痛变化,出现发热或持续疼痛需警惕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