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钙血症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使用利尿剂、静脉补液、双膦酸盐类药物等方式治疗。高钙血症通常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维生素D过量、长期卧床、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减少高钙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血钙水平。高钙血症患者应避免乳制品、豆制品、坚果等高钙食物,同时限制维生素D补充剂。可选择低钙食物如白肉、绿叶蔬菜,并保持膳食均衡。长期饮食调整需结合营养师指导,避免营养不良。
充分饮水能促进钙离子经尿液排出。建议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可选择白开水、淡茶等低渗液体。对于心肾功能正常者,适当增加水分摄入能稀释血钙浓度,但需监测尿量变化。严重脱水患者可能需要静脉补液辅助治疗。
呋塞米片等袢利尿剂可抑制钙在肾小管重吸收。这类药物需在医生监督下短期使用,配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钾、血镁水平,避免利尿过度导致脱水或心律失常。禁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生理盐水静脉输注能扩充血容量并促进钙排泄。适用于中重度高钙血症患者,输液速度需根据心肺功能调整。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压、尿量及电解质水平。联合使用利尿剂时可增强降钙效果,但需警惕心力衰竭风险。
唑来膦酸注射液等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相关高钙血症,静脉给药后可持续作用数周。用药后可能出现发热、低磷血症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钙及肾功能指标。
高钙血症患者应定期监测血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骨折。饮食上限制钙摄入同时保证优质蛋白供给,每日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出现嗜睡、多尿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长期卧床者应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