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诱因主要有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药物因素等。心力衰竭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及时识别诱因有助于预防病情加重。
呼吸道感染是心力衰竭常见诱因,感染导致发热、心率增快,增加心脏负荷。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需控制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
快速型或缓慢型心律失常均可诱发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最为常见。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泵血效率下降,可能出现心悸、乏力、头晕等症状。治疗需纠正心律失常,可使用胺碘酮、美托洛尔、地高辛等药物。
体力活动过度或情绪激动可增加心脏耗氧量,诱发心力衰竭发作。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治疗需限制活动量,保证充分休息,必要时给予利尿剂如呋塞米减轻心脏负荷。
不当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患者可能出现体重突然增加、水肿加重等症状。治疗需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使用损害心功能药物。
心力衰竭患者应注意低盐饮食,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