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能由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创伤、妊娠并发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凝治疗、替代治疗、原发病治疗、支持治疗等方式干预。
脓毒症等感染导致炎症因子大量释放,激活凝血系统。需积极控制感染源,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
白血病或实体瘤细胞分泌促凝物质。表现为异常出血与血栓形成,需治疗原发肿瘤,使用低分子肝素、阿替普酶等抗凝药物。
严重组织损伤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伴随休克或多器官衰竭,需手术清创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
胎盘早剥或羊水栓塞引发凝血瀑布反应。需紧急终止妊娠,联合使用肝素及冷沉淀输注。
出现皮肤瘀斑、穿刺点渗血等异常出血症状时,应立即就医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