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用性肌肉萎缩可能由长期卧床、运动不足、神经损伤、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营养补充、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肢体长期缺乏活动会导致肌纤维蛋白分解加速,表现为肌肉体积缩小和力量下降。建议逐步增加被动关节活动,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
日常活动量不足会使肌肉代谢需求降低,引发肌原纤维减少。需要制定渐进式运动计划,从步行过渡到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
周围神经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会中断神经肌肉信号传导,常见于脊髓损伤患者。需配合神经电刺激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维生素B1、鼠神经生长因子等神经营养剂。
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会影响肌肉合成,可能伴随白蛋白降低。需增加乳清蛋白等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补充复方氨基酸、左卡尼汀、肌酸等营养制剂。
保持规律运动习惯,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瘫痪患者需每2小时翻身并活动关节,出现肌力持续下降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