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可能出现副作用,常见情况包括电解质紊乱、干咳、头晕、肾功能影响等,多数可通过调整用药方案缓解。
利尿剂类降压药可能导致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或心悸。建议定期监测血钾水平,必要时联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或调整为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引发干咳,与缓激肽积聚有关。若症状持续可更换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或联合使用孟鲁司特钠缓解气道刺激。
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可能引起突发性血压下降,建议起床时动作缓慢,出现头晕应立即平卧。严重者需换用长效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可能造成血肌酐升高,与肾小球内压改变有关。用药初期需每3个月检测肾功能,异常时可联用利尿剂氢氯噻嗪或减少剂量。
服药期间应每月监测血压变化,避免高盐饮食,出现肌肉疼痛或水肿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