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胸廓畸形等。这些疾病长期影响肺部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负荷增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病因,长期气道阻塞导致肺泡破坏和肺血管床减少。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病情。
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气道重塑和慢性炎症,长期未控制可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典型表现为发作性喘息、胸闷。治疗需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肺结核后遗留的肺纤维化可破坏肺血管床,导致肺动脉高压。患者多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需规范抗结核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灶。
严重脊柱侧弯等胸廓畸形限制肺扩张,长期可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表现为渐进性呼吸困难。轻度可通过呼吸训练改善,重度需手术矫正畸形。
预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需积极治疗原发肺部疾病,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增强肺功能,定期监测心肺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