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升高伴随肌肉萎缩可能与肌肉损伤、代谢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遗传性肌病等因素有关,需结合肌电图、基因检测等明确病因。
剧烈运动或外伤导致肌纤维断裂,肌酸激酶释放入血,表现为局部肌肉肿胀疼痛。急性期需制动冰敷,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炎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线粒体病影响能量代谢,肌细胞持续受损。伴随畏寒乏力症状,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或辅酶Q10胶囊、艾地苯醌片改善代谢。
重症肌无力或肌萎缩侧索硬化导致神经信号传导障碍,肌纤维失用性萎缩。新斯的明片、利鲁唑片、依达拉奉注射液可延缓病情进展。
杜氏肌营养不良等基因缺陷引起进行性肌萎缩,常见于儿童期起病。泼尼松片、地夫可特片、艾美赛珠单抗可部分改善肌肉功能。
建议定期监测肌酸激酶水平,避免剧烈运动,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出现肌无力加重需及时就诊神经内科或肌肉病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