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扭伤后判断是否骨折需观察肿胀程度、疼痛特点、活动受限情况及异常体征,常见于踝关节韧带损伤、腓骨远端骨折、距骨骨折或胫骨骨折等。
骨折后肿胀通常在1-2小时内迅速加重,皮肤出现明显青紫淤血,踝关节周径增粗超过健侧2厘米以上,而普通扭伤肿胀发展较慢。
骨折疼痛呈持续性锐痛,按压踝部特定骨点(如外踝尖、内踝下方)时痛感剧烈,负重时疼痛显著加剧,普通扭伤多为钝痛且压痛范围较广。
骨折患者常完全无法负重行走,踝关节各方向主动活动均受限,被动活动时可能闻及骨擦音,韧带损伤者通常可勉强跛行。
骨折可能出现踝部畸形、异常隆起或凹陷,皮肤温度升高伴明显皮下淤血,严重者可见开放性伤口或骨端外露,需立即就医处理。
建议伤后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减少肿胀,48小时内避免热敷,若出现上述骨折征象应及时拍摄X线片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