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不容小视,占出生活婴的0.4%~1%,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先天性心脏病谱系特...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心脏
  • 应该挂什么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儿科、小儿心脏外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晕厥、易疲乏、呼吸急促、吮乳困难、多汗、消瘦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胸部MRI、心电图、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儿童多见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李青

Q: 孕妇肚内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有这回事吗

A:

孕妇肚内胎儿确实可能发生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类型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母体感染、药物暴露、环境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与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相关,如21三体综合征患儿常合并心内膜垫缺损。建议有家族史的孕妇进行产前遗传咨询,可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筛查。

2、母体感染

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导致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孕前接种疫苗、避免接触传染源是重要预防措施,确诊后需由儿科心脏专科评估干预方案。

3、药物暴露

孕期服用抗癫痫药、维A酸类等致畸药物可能干扰心脏胚胎发育。孕妇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发现异常时需通过羊水穿刺等进一步诊断。

4、环境因素

孕期接触放射线、有机溶剂或严重空气污染可能增加风险。建议远离高危环境,孕期定期进行胎儿心脏超声监测,复杂病例需多学科会诊制定围产期管理计划。

孕妇应规范产检,20-24周进行系统超声筛查,发现异常时可考虑使用地高辛等药物进行宫内干预,出生后根据病情选择介入封堵术或外科矫治手术。

桑桂梅

Q: 出现先天性心脏病的表现需要如何解决

A:

先天性心脏病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临床表现可能由遗传因素、孕期感染、药物暴露、染色体异常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地高辛可改善心功能,呋塞米能缓解水肿,普萘洛尔可控制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需配合心功能监测,适用于无法立即手术的患儿。

2、介入治疗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适用于简单畸形,球囊扩张术可改善肺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创伤小,但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3、外科手术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需在婴幼儿期完成,大动脉转位矫治术要求专业团队操作。手术时机根据畸形复杂程度决定。

4、定期随访

术后需监测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残余分流或传导阻滞。终身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迟发并发症。

患儿应保持适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接种疫苗前需咨询心内科医生,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加重心脏负担。

张彦红

Q: 先天性心脏病能活多久

A: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较大,轻度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接近正常寿命,复杂类型需结合手术效果评估。

1、疾病类型

房间隔缺损等简单先心病经矫治后生存期与常人无异,法洛四联症等复杂畸形需多次手术干预。

2、干预时机

新生儿期完成根治手术者预后较好,延迟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肺动脉高压等继发损害。

3、综合管理

定期心功能评估、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控制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可显著改善长期生存质量。

4、技术进展

三维介入封堵、杂交手术等新技术使部分复杂先心病患者10年生存率提升明显。

建议患者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心悸气促时及时就诊心外科。

田洪波

Q: 先天性心脏病移植后能活多久

A:

先天性心脏病移植后生存时间一般为10-30年,实际生存期受移植排斥反应、原发病严重程度、术后护理质量、并发症控制等因素影响。

1、移植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是影响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和心脏功能。

2、原发病严重程度

复杂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预后较差,可能需要联合肺血管扩张药物波生坦、西地那非或马西腾坦进行辅助治疗。

3、术后护理质量

规范抗感染治疗和疫苗接种可降低感染风险,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有氧锻炼,每3-6个月需进行心内膜活检。

4、并发症控制

移植心脏血管病变和恶性肿瘤是晚期主要死因,需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定期进行冠脉造影和肿瘤筛查。

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生冷食物,遵医嘱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出现发热或心悸症状需立即就医复查。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