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位置性眩晕(壶腹嵴顶耳石症)

位置性眩晕

位置性眩晕概述

位置性眩晕又名壶腹嵴顶耳石症,多见于40~60岁成人,女性多见。能是产生重力刺激敏感的诱因,由一定的头位所诱发的,持续短于30秒的剧烈眩晕。
  • 发病部位在哪里?头部
  • 应该挂什么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剧烈眩晕,站立不稳、旋转性眩晕、出冷汗、恶心、眩晕、体位性眩晕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头部B超、心电图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女性多见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梁红

Q: 什么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A: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主要表现为头部位置改变时出现的短暂眩晕,通常由耳石脱落、内耳炎症、头部外伤、年龄因素等原因引起。

1、耳石脱落

耳石脱落是导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主要原因,耳石从椭圆囊脱落进入半规管,刺激前庭神经引发眩晕,可通过耳石复位治疗缓解症状。

2、内耳炎症

内耳炎症可能破坏耳石正常结构,导致耳石异常移动,常伴随耳鸣和听力下降,可使用抗眩晕药物和前庭康复训练进行治疗。

3、头部外伤

头部外伤可能损伤内耳结构,导致耳石异常脱落,通常伴有头痛和平衡障碍,需要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和针对性康复治疗。

4、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内耳功能逐渐退化,耳石容易脱落,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可通过前庭康复训练和改善生活习惯缓解症状。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适当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

袁俊丽

Q: 位置性眩晕能治好吗

A:

位置性眩晕通常可以治好,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法复位、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位置性眩晕多由耳石脱落、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头部外伤等因素引起。

1、手法复位

耳石复位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首选方法,通过特定头位变动使耳石回到椭圆囊。治疗过程无创且见效快,多数患者1-2次复位即可缓解症状。

2、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选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改善内耳循环,地西泮缓解眩晕症状,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前庭功能恢复。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前庭康复

针对慢性眩晕患者设计的平衡训练,包括视觉固定练习、重心转移训练等。通过重复进行特定动作促进中枢代偿,通常需要坚持4-6周。

4、手术治疗

对于顽固性眩晕患者,可考虑半规管阻塞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术。手术适用于反复复位无效的耳石症或器质性病变,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眩晕发作期间应避免突然转头,保持充足睡眠,限制钠盐摄入。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Brandt-Daroff习服训练,定期复查前庭功能。

梁红

Q: 什么是位置性眩晕

A:

位置性眩晕主要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脑干缺血等疾病引起的头部位置变动时出现的眩晕症状。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引发,表现为短暂旋转性眩晕,可通过耳石复位治疗,药物可选甲磺酸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盐酸氟桂利嗪。

2、前庭神经炎

病毒感染前庭神经导致,伴随恶心呕吐和平衡障碍,急性期需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包括地塞米松、泼尼松、前庭抑制剂如苯海拉明。

3、梅尼埃病

内淋巴积水引发波动性听力下降和耳鸣,低盐饮食配合利尿剂治疗,药物有氢氯噻嗪、乙酰唑胺、倍他司汀。

4、脑干缺血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常伴复视和共济失调,需改善循环治疗,药物包含尼莫地平、长春西汀、阿司匹林。

发作期间应避免突然转头或体位变化,保证充足休息,若反复发作或伴随神经系统症状需及时就诊。

梁红

Q: 位置性眩晕要注意什么

A:

位置性眩晕可能与耳石症、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颈椎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复位治疗、药物控制、前庭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

1、耳石症

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引发眩晕,表现为头部转动时短暂天旋地转。可通过耳石复位术治疗,药物可选甲磺酸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氟桂利嗪。

2、前庭神经炎

病毒感染导致前庭功能紊乱,伴随持续眩晕与恶心呕吐。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使用地塞米松减轻炎症,配合异丙嗪缓解症状。

3、梅尼埃病

内淋巴积水引发反复眩晕发作,常合并耳鸣耳闷。限制钠盐摄入,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可减少积水,严重时鼓室注射庆大霉素。

4、颈椎病

椎动脉受压影响脑供血,转头时出现一过性眩晕。需改善颈椎姿势,物理治疗配合尼莫地平扩张血管,避免突然转头动作。

发作期保持静卧避免跌倒,低盐饮食控制水分摄入,规律进行前庭适应性训练有助于改善症状,持续不缓解需耳鼻喉科或神经科就诊。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