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90次播放 时长03:16
73814次播放 时长03:16
72170次播放 时长03:14
94153次播放 时长01:44
64832次播放 时长01:36
82330次播放 时长01:39
88881次播放 时长01:47
55653次播放 时长02:06
朱陵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神经内科
55829阅读
A:
卡那霉素可能导致婴儿听力障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具有耳毒性,可能损害内耳毛细胞,婴儿因代谢系统未发育完全更易受影响。 卡那霉素通过抑制内耳毛细胞蛋白质合成,导致不可逆的听觉神经损伤,婴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使药物更易蓄积。 早产儿、低体重儿及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者风险更高,用药期间需严格监测血药浓度,建议家长定期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使用卡那霉素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耳毒性药物联用,若发现婴儿对声音反应迟钝需立即停药并就医进行听力评估,哺乳期母亲使用该药物时需暂停母乳喂养。1、耳毒性机制
2、风险因素
Q: 耳聋耳鸣听力障碍怎么治疗
A:
耳聋耳鸣听力障碍可通过药物治疗、助听设备、手术治疗、生活干预等方式治疗。耳聋耳鸣听力障碍通常由噪音损伤、耳部感染、耳蜗病变、听神经损伤等原因引起。 突发性耳聋可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银杏叶提取物、甲钴胺等药物改善内耳微循环;感染性耳鸣需联合阿莫西林、泼尼松、呋塞米控制炎症和水肿。 感音神经性耳聋建议验配数字助听器,重度听力障碍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需经专业机构评估听力曲线后个性化调试设备参数。 中耳炎导致的传导性聋可行鼓室成形术,耳硬化症患者适合镫骨手术。术前需完善纯音测听和颞骨CT评估手术指征。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85分贝以上噪音,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可练习耳鸣习服疗法,通过声刺激训练降低中枢敏感度。 日常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镁元素,突发听力下降需72小时内就诊。1、药物治疗
2、助听设备
3、手术治疗
4、生活干预
Q: 听力障碍如何解决好
A:
听力障碍可通过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药物治疗、听觉训练等方式改善。听力障碍通常由噪声暴露、耳部感染、耳蜗损伤、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助听器适用于轻中度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耳聋,可放大声音信号改善交流。需由专业验配师调试,避免过度放大导致二次损伤。 人工耳蜗植入适用于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通过电刺激听神经产生听觉。术前需评估耳蜗发育状况及听神经功能完整性。 突发性耳聋可选用地塞米松、银杏叶提取物、甲钴胺等药物。化脓性中耳炎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头孢类抗生素控制感染。 通过声音定位、语音辨识等康复训练提升听觉处理能力。儿童需结合语言训练,家长需每日进行互动式听觉刺激练习。 避免长期接触噪声环境,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出现耳鸣或听力下降及时就诊耳鼻喉科。1、佩戴助听器
2、人工耳蜗
3、药物治疗
4、听觉训练
Q: 新生儿听力障碍能治好吗
A:
新生儿听力障碍能否治愈与病因和干预时机密切相关,主要影响因素有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遗传因素和早产缺氧。 多由中耳积液或耳道闭锁导致,可通过鼓膜置管或外耳道成形术改善,常用药物包括氨溴索口服溶液、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和欧龙马滴剂。 常与耳蜗毛细胞损伤有关,需在6月龄前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胞磷胆碱钠胶囊和鼠神经生长因子可能有一定帮助。 基因突变导致的听力损失需进行基因检测,部分代谢性耳聋可通过补充维生素B12、左卡尼汀口服溶液和辅酶Q10改善症状。 缺血缺氧性脑病引发的听力障碍需配合神经营养治疗,高压氧治疗可能有助于恢复,药物包括吡拉西坦片、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和脑蛋白水解物。 建议家长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时及时转诊耳鼻喉科,3月龄内开始干预可获得较好效果,日常需避免噪声刺激并定期评估听力发育。1. 传导性耳聋
2. 感音神经性耳聋
3. 遗传因素
4. 早产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