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脑梗塞

急性脑梗塞针灸有用吗

|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急性脑梗塞针灸有用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明利
张明利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主任医师
急性脑梗塞针灸可能在康复阶段作为辅助治疗方法有所帮助,但并不能替代急性期的医学救治。急性脑梗塞应优先采取溶栓、机械取栓等科学治疗方式,在病情稳定后,针灸可用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1、急性脑梗塞的主要治疗
急性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的严重疾病,必须在黄金时间内接受紧急治疗。关键治疗包括:
静脉溶栓治疗:通过注射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溶解血栓,通常需要在发病4.5小时内完成。
机械取栓手术:通过介入手术移除血管中的血栓,适用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最佳时间窗口为发病6-24小时。
抗凝与降脂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和他汀类降脂药物,用于预防后续血栓的形成。
在急性期的早期干预阶段,针灸并不是首选疗法,患者应尽快就诊接受规范治疗。
2、针灸治疗可能的作用
针灸主要用于脑梗塞后的康复阶段,有助于缓解后遗症,例如偏瘫、语言障碍与吞咽困难等。其作用机理包括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肌肉功能。以下是常见针灸疗法:
头针疗法:针刺头部特定穴位,如百会、风池,有助于激发脑神经功能。
四肢穴位针刺:通过刺激曲池、足三里等穴位,改善肢体运动能力。
电针疗法:针灸结合微电流刺激,有助于提升神经肌肉康复效果。
针灸的具体疗效因人而异,应在专业针灸师的指导下,结合整体康复计划如物理治疗、语言训练使用。
3、康复阶段的其他辅助治疗
在针灸之外,脑梗塞患者在康复阶段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恢复效果:
功能训练:如针对性肢体训练、步态训练,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饮食调整: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降低血脂和血糖。
心理支持:通过心理辅导和家人支持,帮助患者缓解因疾病引发的情绪低落,促进心理和生理恢复。
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时接受医学救治,针灸作为辅助手段在康复阶段可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患者和家属需保持警惕,重视早期治疗,积极制定全面的康复计划,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老年人脑梗塞怎么办

老年人脑梗塞可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方式治疗。脑梗塞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等原因引起。 1、溶栓治疗:脑梗塞急性期可通过溶栓药物恢复血流,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0.9mg/kg,静脉注射和尿激酶100万单位,静脉滴注。溶栓治疗需在发病后4.5小时内进行,可有效减少脑组织损伤。 2、抗血小板治疗:脑梗塞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复发,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100mg/d,口服和氯吡格雷75mg/d,口服。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减少再次梗塞的发生。 3、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需通过药物和生活干预控制。高血压患者可服用氨氯地平5mg/d,口服,糖尿病患者需使用二甲双胍500mg/d,口服,高脂血症患者可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 4、康复训练:脑梗塞后患者可能出现肢体功能障碍,需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物理治疗可通过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恢复肌力,作业治疗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言语治疗可改善语言功能。 5、心理疏导:脑梗塞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情绪。心理疏导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帮助患者调整消极思维,支持性心理治疗可提供情感支持。 老年人脑梗塞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日常护理需注意预防跌倒,保持室内环境安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