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1次阅读
长期在冷库工作且未做好保暖措施可能引起冻伤。冻伤是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于低温环境导致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麻木、疼痛甚至组织坏死。
冷库内温度通常低于零度,长期暴露会导致体表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血管持续收缩可能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因供血不足逐渐出现冻伤症状。初期表现为皮肤发红、发痒或刺痛感,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可能出现皮肤苍白、麻木、僵硬等症状。严重时皮肤会出现水疱、溃烂甚至组织坏死。
部分人群对低温更为敏感,如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疾病患者或吸烟者,这类人群在同等低温环境下更易发生冻伤。老年人因皮肤变薄、血液循环减慢,冻伤风险也相对较高。女性因皮下脂肪分布特点,手脚部位更容易受低温影响。儿童皮肤娇嫩且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在冷库环境中需特别注意防护。
冻伤后应立即脱离低温环境,避免揉搓受冻部位。可用温水复温,水温保持在37-40摄氏度。复温过程可能伴随剧烈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症状。出现水疱时不要自行挑破,需就医处理。严重冻伤可能需使用肝素钠注射液改善微循环,或使用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扩张血管。冻伤创面需定期消毒并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冷库工作人员应穿戴防寒服装,包括保暖内衣、羽绒服、防寒手套和防滑靴。工作期间定时到温暖环境休息,避免连续暴露超过2小时。饮食上可适当增加高热量食物摄入,如坚果、全脂乳制品等。日常注意观察手脚等末梢部位,发现皮肤发白、麻木等冻伤早期症状应及时处理。企业需为冷库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防寒装备和休息场所,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定期组织健康检查。
口渴可以适量吃西瓜、梨、黄瓜、番茄、柚子等水分含量高的食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散、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枸橼酸钾颗粒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缓解方式。
一、食物
1、西瓜
西瓜含水量超过90%,富含钾元素和天然果糖,能快速补充体液并缓解轻度脱水引起的口渴。适合运动后或高温环境下的水分补充,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
2、梨
梨含有85%以上水分和膳食纤维,其含有的山梨糖醇具有渗透性保水作用。生津止渴效果显著,尤其适合阴虚型口干,胃肠虚弱者建议蒸煮后食用。
3、黄瓜
黄瓜水分含量达96%,同时含有硅元素和维生素K,能促进细胞水分平衡。低热量特性使其适合减肥人群解渴,表皮所含的苦味素还有助于刺激唾液分泌。
4、番茄
番茄中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协同作用可改善口腔黏膜 hydration状态。其有机酸成分能刺激唾液腺分泌,但胃酸过多者应避免空腹食用。
5、柚子
柚子含87%水分和丰富的生物类黄酮,能增强毛细血管保水能力。所含的柚皮苷具有调节体液平衡作用,但服用降压药者需注意可能的相互作用。
二、药物
1、口服补液盐散
用于腹泻或呕吐导致的脱水性口渴,含精确配比的葡萄糖和电解质,通过钠-葡萄糖协同转运机制促进肠道水分吸收。需按说明书比例配制,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适用于中重度脱水伴随电解质紊乱,可直接补充细胞外液。临床常用于急性胃肠炎或高热导致的体液丢失,使用需监测血钠浓度。
3、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含多种电解质成分,能纠正复杂的水电解质失衡引发的口渴。手术前后常用补液时需控制输注速度,心功能不全者需调整用量。
4、氯化钠注射液
生理盐水可快速缓解低钠性口渴,适用于大量出汗后的钠离子补充。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高氯性酸中毒,需配合其他电解质使用。
5、枸橼酸钾颗粒
针对低钾血症伴随的口干症状,枸橼酸根可碱化尿液。适用于长期服用利尿剂患者,肾功能障碍者需监测血钾水平。
日常建议保持每天1500-2000毫升饮水,分次少量饮用。高温环境或运动时提前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避免含糖饮料加重口渴感。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干燥综合征患者可使用人工唾液喷雾。若持续口渴伴随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检查血糖和甲状腺功能。夜间口干者可卧室使用加湿器,避免摄入过咸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