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白内障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白内障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咸国哲
咸国哲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指的是眼睛晶状体发生混浊,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具体原因包括遗传、老化、疾病、生活习惯以及外伤等。一般需要结合病因,采用药物、手术或生活习惯调整等方式进行治疗。
1. 遗传与老化因素
白内障的发生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某些家族遗传病可能会增加该疾病的风险。老化是最常见的原因,人到50岁后晶状体逐渐出现蛋白质变性,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混浊出现。对于遗传与老化引起的白内障,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超声乳化术、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这些方法一般安全有效。
2. 环境与生活习惯
过度紫外线暴露、吸烟、长期高强度用眼和营养不良可能会加速白内障的发生。紫外线会导致晶状体氧化,吸烟会产生自由基损害眼部组织,而营养不足可能无法为晶状体提供足够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建议做好防晒佩戴墨镜或防紫外线眼镜、戒烟限酒、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从生活方式上降低白内障的风险。
3. 疾病因素影响
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会导致血糖水平不稳定,促使白内障提早发生。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眼部炎症如葡萄膜炎也可能造成晶状体混浊。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并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对于炎症引起的白内障,需及早治疗原发疾病。
4. 外伤刺激与其他原因
眼部外伤例如钝器击伤会直接损害晶状体结构,导致白内障迅速发生。放射线暴露或某些代谢病如高血脂、高尿酸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对于外伤性白内障,需尽早手术以恢复视力;而放射性损害则应避免接触危险环境。
早期的白内障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视力模糊、畏光、夜视困难等问题。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就医检查并制定治疗方案。后期手术是恢复视力的唯一彻底方法,同时也要注重生活中的预防举措,保护眼睛健康,让眼睛更长久地为生活服务。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遗症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遗症包括角膜水肿、眼压升高、后囊膜混浊、黄斑水肿和感染等。这些症状可通过药物、手术或其他治疗手段进行干预。 1、角膜水肿:术后角膜水肿较为常见,通常因手术过程中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机械损伤引起。轻度水肿可通过局部使用高渗盐水滴眼液如5%氯化钠滴眼液缓解,严重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0.1%地塞米松滴眼液减轻炎症反应。 2、眼压升高:术后眼压升高可能与手术过程中房水循环受阻或术后炎症反应有关。可使用降眼压药物如0.5%噻吗洛尔滴眼液或1%布林佐胺滴眼液控制眼压,必要时需进行前房穿刺术或激光虹膜周切术。 3、后囊膜混浊:后囊膜混浊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可通过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进行治疗,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有效改善视力。 4、黄斑水肿:黄斑水肿可能与术后炎症或手术过程中对视网膜的机械刺激有关。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如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或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0.1%氟米龙滴眼液进行治疗,严重者需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 5、感染:术后感染虽少见,但后果严重,可能与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有关。可使用广谱抗生素滴眼液如0.3%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预防和治疗,严重感染需全身使用抗生素。 术后护理应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定期复查。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和E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和坚果,有助于眼部修复。适度进行眼部保健操,避免长时间用眼,促进术后恢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