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登革热的红疹什么时候会退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登革热的红疹什么时候会退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登革热的红疹通常会在1到2周内逐渐消退,但具体的消退时间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为了避免病情的延误,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典型症状包括高热、皮疹和头痛。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登革热可分为普通型、轻型和重型。普通型和轻型患者的病程相对较短,通常在1到2周内可以自行恢复,红疹也会随之消退。重型患者的病程可能较长,甚至持续数月,并可能伴随肝脾肿大和出血倾向等症状。
1、及时就医与药物治疗:如果出现高热、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来缓解症状。有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阿昔洛韦片或更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来帮助治疗。
2、保持个人卫生与避免抓挠: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并避免用手抓挠皮疹部位,以防感染加重。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病情的恶化和加速康复。
3、饮食调理:饮食方面,建议患者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和南瓜粥,尽量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这不仅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还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加速恢复。
登革热的红疹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自然消退,但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及时的医疗干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在恢复期间,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更快地战胜疾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积液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治疗

积液通常由炎症、创伤、感染、循环障碍或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穿刺引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积液的形成机制主要有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失衡、局部炎症反应等。

1.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感染或过敏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宽,血浆蛋白渗出至组织间隙。常见于蜂窝织炎或过敏性水肿,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红肿、发热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如细菌感染可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抗生素,过敏则需服用氯雷他定片。

2. 淋巴回流受阻

肿瘤压迫或丝虫病可阻塞淋巴管,引发乳糜胸、阴囊淋巴水肿等。表现为肢体不对称肿胀或乳白色积液,可通过淋巴造影确诊。轻度病例可穿戴压力袜,严重者需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配合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

3.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肝硬化或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时,血管内水分外渗形成腹水或胸水。需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联合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利尿,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3克。

4. 组织液生成回流失衡

心力衰竭时静脉压升高,肺循环淤血导致肺水肿,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使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张静脉,注射用托拉塞米快速利尿,严重者需血液超滤治疗。

5. 局部炎症反应

滑膜炎或胸膜炎时炎性介质刺激浆膜分泌增多,形成关节腔积液或胸腔积液。急性期可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慢性病例可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结核性胸膜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

日常需监测体重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每日饮水量。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2克,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保持同一姿势,睡眠时抬高患肢促进回流。若出现呼吸困难、腹胀加剧或肢体周径持续增加,应立即就医进行影像学评估和穿刺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