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口服补液盐、使用益生菌、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该症状通常由喂养不当、病毒或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母乳喂养需缩短单次哺乳时间并增加频次,配方奶喂养可改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家长需注意奶具消毒,避免过度喂养加重胃肠负担。
2、补液防脱水使用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每次排便后补充5-10ml。家长需观察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出现哭闹无泪、囟门凹陷等脱水表现时立即就医。
3、调节菌群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该症状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常伴随发热、蛋花样便,需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
4、医疗干预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重度脱水时需住院治疗,可能涉及静脉补液、蒙脱石散等药物。部分病例与沙门氏菌感染有关,表现为黏液脓血便,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
家长需每日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配方奶应现配现用,剩余奶液超过1小时应丢弃。
儿童发热伴皮疹可能由幼儿急疹、风疹、手足口病、水痘等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皮疹护理、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1、物理降温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孩子颈部、腋窝等部位,保持室温适宜,避免捂热加重发热。体温超过38.5℃时需配合药物干预。
2、药物退热家长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交替用药。
3、皮疹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指甲防止抓挠,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或自行挑破疱疹。
4、就医评估出现高热持续不退、皮疹扩散迅速、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儿科或感染科就诊,排除猩红热、川崎病等严重疾病。
患病期间建议多饮温水,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恢复期避免接触其他儿童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