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治癌症的药有哪些

|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治癌症的药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燕
王燕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癌症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具体选择需根据癌症类型、分期及患者个体情况决定。常用药物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治疗方案通常由医生根据病情制定。
1、化疗药物:化疗是癌症治疗的常见手段,通过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常用药物包括紫杉醇注射剂,剂量为135-175mg/m²、顺铂注射剂,剂量为50-100mg/m²和氟尿嘧啶注射剂,剂量为500-1000mg/m²。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损伤,可能引起恶心、脱发等副作用。
2、靶向药物:靶向药物通过特异性作用于癌细胞的某些分子靶点,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常用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口服片剂,剂量为250mg/天、曲妥珠单抗注射剂,剂量为8mg/kg和伊马替尼口服片剂,剂量为400mg/天。靶向药物适用于特定基因突变的癌症患者。
3、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常用药物包括帕博利珠单抗注射剂,剂量为2mg/kg、纳武利尤单抗注射剂,剂量为3mg/kg和伊匹木单抗注射剂,剂量为3mg/kg。免疫治疗适用于多种癌症类型,但可能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4、激素治疗药物: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其生长依赖激素。激素治疗通过抑制激素分泌或阻断激素作用来控制癌症。常用药物包括他莫昔芬口服片剂,剂量为20mg/天和亮丙瑞林注射剂,剂量为7.5mg/月。激素治疗需长期使用,可能引起激素水平波动。
5、中药辅助治疗:中药在癌症治疗中常作为辅助手段,用于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常用中药包括灵芝孢子粉每日3-6g、黄芪每日10-15g和人参每日3-6g。中药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与西药产生相互作用。
癌症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增强体质。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怎么判断癌症是否转移

癌症是否转移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活检、临床症状观察以及全身评估等方式判断。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可发现转移病灶;血液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AFP等升高可能提示转移;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临床症状如骨痛、黄疸、呼吸困难等可能与转移相关;全身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及多学科会诊。 1、影像学检查:CT、MRI、PET-CT等影像学技术可清晰显示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的位置、大小及形态特征。例如,CT常用于肺部、肝脏等部位的转移筛查,MRI对脑部、脊髓等软组织分辨率高,PET-CT可评估全身代谢情况,发现早期转移。 2、血液肿瘤标志物:血液中某些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可能与癌症转移相关。例如,CEA常用于结直肠癌转移监测,CA125与卵巢癌转移相关,AFP升高提示肝癌转移可能。但标志物升高并非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癌症转移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转移灶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肿瘤类型、分化程度及转移性质。例如,淋巴结活检可判断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肝穿刺活检可确诊肝转移。 4、临床症状观察:癌症转移至不同部位可能引发相应症状。例如,骨转移可能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肝转移可能引起黄疸、腹水,脑转移可能导致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可能存在转移。 5、全身评估:全身评估包括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多学科会诊。通过了解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家族史等,结合体格检查发现的异常体征,组织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可全面评估癌症转移风险。 癌症转移的判断需综合影像学、血液学、病理学及临床症状等多方面信息。日常护理中,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转移风险。定期复查及随访是监测转移的重要手段,患者应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转移病灶。心理支持对癌症患者尤为重要,家人和社会的关爱有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