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拔牙后拔牙部位可能出现轻微肿胀、疼痛或少量渗血,属于正常术后反应。拔牙创口的恢复过程主要经历血凝块形成、肉芽组织增生、骨组织重建三个阶段,通常需要7-14天完成初步愈合。
拔牙后24小时内创口会形成血凝块保护牙槽窝,此时可能出现轻微渗血,可通过咬紧无菌棉球止血。术后2-3天可能出现局部肿胀和牵涉痛,与创伤性炎症反应有关,冷敷可缓解症状。术后3-5天血凝块逐渐被肉芽组织替代,此时需避免剧烈漱口以防血凝块脱落。术后1周牙龈上皮开始覆盖创面,2周后骨组织开始修复,期间可能出现暂时性邻牙敏感或咀嚼不适。
若出现持续剧烈疼痛、肿胀加重、腐败性口臭或发热,可能提示干槽症或感染。干槽症多发生在术后3-4天,表现为牙槽窝空虚伴放射性疼痛,需及时清创处理。糖尿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更易发生感染,表现为创口化脓、淋巴结肿大,需抗生素干预。长期不愈的创口可能残留牙碎片或存在骨坏死,需影像学检查确认。
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24小时后可轻柔漱口,避免吸烟饮酒和辛辣食物。建议选择温凉软食,用健侧咀嚼,避免用吸管吮吸。遵医嘱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布洛芬缓释胶囊可缓解疼痛,但禁止擅自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的药物。术后48小时可开始冰敷患侧面部,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