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传导阻滞是不是心脏病

|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问题描述:
传导阻滞是不是心脏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传导阻滞属于心脏电活动异常,但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心脏病。传导阻滞可分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类型,主要与心肌缺血、心肌炎、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

1、电生理异常

传导阻滞本质是心脏电信号传导延迟或中断,属于心律失常范畴。正常心脏电信号从窦房结发出后需经房室结下传至心室,当传导通路出现障碍时即形成阻滞。这种电活动异常可能独立存在,也可能伴随器质性心脏病发生。

2、功能性改变

轻度传导阻滞常见于健康人群,如运动员或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者可能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这类情况多属于生理性改变,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心电图复查即可。某些药物作用或电解质紊乱也可导致可逆性传导异常。

3、器质性病变

中重度传导阻滞常提示心肌存在病理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可能损伤传导系统,风湿性心脏病可引起房室结纤维化,这些器质性病变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部分患者需安装心脏起搏器维持正常心律。

4、症状表现

一度传导阻滞通常无症状,二度阻滞可能出现心悸或乏力,三度阻滞可导致严重心动过缓甚至晕厥。伴随胸闷气促等症状时,需警惕合并冠心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准确评估阻滞程度。

5、预后差异

单纯传导阻滞的预后取决于类型和病因,一度阻滞极少进展,二度莫氏I型预后较好,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危及生命。合并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需长期随访,必要时进行血运重建或抗心衰治疗以改善预后。

确诊传导阻滞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工作,注意监测心率变化。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心血管健康,适量补充钾镁等电解质可能改善传导功能。吸烟饮酒会加重心肌损伤,需严格戒除。出现头晕黑朦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就医,由心内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起搏器治疗。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严重心肌病指的是什么

严重心肌病是指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严重异常的一类疾病,通常表现为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显著下降,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这种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长期高血压、病毒感染、代谢异常等多种原因引起,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乏力、胸痛、水肿等症状。严重心肌病的诊断需要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多种手段,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必要时的心脏移植等。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管理,以延缓疾病进展并改善生活质量。 1、遗传因素:严重心肌病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某些家族中存在心肌病的遗传倾向。这类患者通常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药物控制症状。 2、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进而引发心肌肥厚和功能减退。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服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缬沙坦等,同时调整饮食,减少盐分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3、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可能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炎并发展为严重心肌病。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干扰素等,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如使用利尿剂缓解水肿。 4、代谢异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影响心肌能量代谢,导致心肌功能下降。患者需通过药物如二甲双胍、左旋甲状腺素等控制原发病,并定期监测心脏功能,预防并发症。 5、其他因素:长期饮酒、药物毒性、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严重心肌病。患者需戒酒、避免使用心脏毒性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等控制病情。 严重心肌病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饮食,适量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同时,定期复查心脏功能,监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