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骨折后钢板处隐隐作痛可能是正常愈合反应,也可能与钢板刺激、局部炎症或愈合异常有关。建议及时复查,明确疼痛原因后针对性处理。
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出现轻微疼痛属于常见现象。骨骼愈合过程中,钢板周围软组织需要适应异物存在,可能产生牵拉感或钝痛,尤其在天气变化或活动量增加时更明显。这种疼痛通常呈间歇性,程度较轻,可通过热敷、抬高患肢缓解。术后3-6个月内随着骨痂形成,疼痛多会逐渐减轻。
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红肿热痛,需警惕异常情况。钢板与骨面摩擦可能引发慢性炎症,表现为固定部位的持续性隐痛。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疼痛会突然加剧并伴随关节活动异常。感染引起的疼痛多呈搏动性,常伴有局部皮温升高和分泌物。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因钢板应力遮挡效应导致愈合延迟,出现迁延不愈的酸痛。
建议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患肢过度负重。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进度,若疼痛持续超过6个月或影响日常生活,需考虑取出内固定装置。康复期可配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促进骨愈合,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改善骨代谢。出现夜间静息痛或疼痛放射至其他部位时,应立即就医排除神经压迫等并发症。
肌腱炎通常由过度使用、外伤或慢性劳损引起,可通过休息、物理治疗及药物缓解。治疗药物主要有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肌腱炎多因重复性动作或长期高强度运动导致肌腱微损伤,常见于运动员、体力劳动者。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急性期需立即停止相关活动,采用冰敷减轻肿胀,慢性期可通过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炎症反应。
直接撞击或扭伤可能引发肌腱急性炎症,伴随红肿、淤血等症状。早期需固定患肢并加压包扎,48小时后可配合超声波治疗。塞来昔布胶囊能选择性抑制环氧酶-2,减少前列腺素合成,有效控制创伤后炎症反应。
长期姿势不良或肌肉失衡会造成肌腱持续负荷,多见于办公室人群。表现为隐痛、晨僵。需调整工作姿势,配合牵拉训练增强肌腱柔韧性。洛索洛芬钠片作为前体药物,在体内转化为活性代谢物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年龄增长导致肌腱胶原蛋白流失、弹性下降,易发生退行性肌腱炎。常与骨关节炎并存。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可直接作用于患处,通过皮肤吸收减少胃肠刺激。同时建议补充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促进软骨修复。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能累及肌腱滑膜,引发持续性炎症。需治疗原发病,配合免疫调节药物。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快速缓解症状,但每年注射不超过3次以避免肌腱断裂风险。
肌腱炎患者应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恢复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锻炼。日常用40℃温水热敷患处15分钟,每日2次。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结缔组织修复。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关节活动障碍,需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