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气管切开术多数情况下适合心肺功能弱的患者。心肺功能弱患者的手术适应症主要有严重呼吸衰竭、长期机械通气需求、上呼吸道梗阻、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1、严重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终末期患者出现二氧化碳潴留时,气管切开有助于改善通气。这类患者需持续监测血气分析,术后可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2、长期机械通气心功能不全合并呼吸肌疲劳需长期通气支持时,气管切开比经喉插管更舒适。这类患者术后需加强气道湿化和吸痰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3、上呼吸道梗阻喉癌或甲状腺肿瘤压迫导致呼吸困难时,气管切开可建立紧急气道。术前需评估肿瘤位置,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或皮下气肿等并发症。
4、神经系统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疾病导致呼吸肌麻痹时,气管切开可维持生命。这类患者术后需特别注意吞咽功能评估,防止误吸发生。
心肺功能弱患者术后需加强营养支持,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定期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家属应学习正确的气道护理方法。
左肺下叶胸膜下小结节可能由感染性病变、陈旧性瘢痕、良性肿瘤、早期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影像特征与临床评估明确性质。
1、感染性病变肺炎或结核愈合后遗留的肉芽肿较常见,通常无不适症状,需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变化,若存在活动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异烟肼、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
2、陈旧性瘢痕既往肺部损伤或炎症修复形成的纤维灶,影像学多呈钙化或稳定状态,无须特殊治疗,建议每年随访一次CT评估稳定性。
3、良性肿瘤错构瘤或硬化性血管瘤等良性增生可能与局部组织异常分化有关,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孤立结节,若增长明显可考虑胸腔镜手术切除。
4、早期恶性肿瘤周围型肺癌初期可表现为胸膜下小结节,多与吸烟或环境污染有关,常伴随毛刺征或空泡征,需通过穿刺活检明确病理后制定手术或放化疗方案。
发现肺结节后应避免吸烟及接触粉尘,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3-6个月复查CT对比变化,若结节增大或形态异常需及时胸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