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5次阅读
宝宝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贫血、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和骨关节疼痛。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起病急骤,需及时就医确诊。
1、发热
发热是急性白血病患儿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多为不规则低热或持续高热。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和正常免疫功能受抑制,患儿容易合并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擅自使用退烧药掩盖病情,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和骨髓穿刺检查。
2、贫血
患儿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等贫血表现。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会抑制正常红细胞生成,导致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家长需观察孩子有无嗜睡、食欲减退等表现,就医后可考虑输注浓缩红细胞改善症状,同时配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治疗。
3、出血倾向
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渗血等。白血病细胞浸润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是主要原因。家长需避免孩子剧烈运动以防外伤,出现严重出血时可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止血,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悬液。
4、淋巴结肿大
约半数患儿会出现颈部、腋下等部位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质地偏硬且活动度差。这是白血病细胞淋巴组织浸润的典型表现。家长发现异常包块时不要挤压按摩,应通过淋巴结活检明确性质,治疗上主要采用注射用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
5、骨关节疼痛
患儿常因四肢长骨或脊柱疼痛而哭闹拒抱,疼痛夜间加重。白血病细胞在骨髓腔内大量增殖导致骨膜受牵拉和骨皮质破坏是疼痛主因。家长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该病可能被误诊为生长痛,确诊需依赖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家长发现宝宝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到儿科或血液科就诊,完善血常规、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检查。治疗期间需保持居室清洁通风,避免感染;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质饮食;定期复查血象监测治疗效果。急性白血病虽然病情凶险,但儿童对化疗药物敏感,早期规范治疗可使部分患儿获得长期生存。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唇青紫、呛奶、发热、反应差等症状。吸入性肺炎可能与羊水吸入、胎粪吸入、乳汁反流、胃食管反流、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通常需通过胸部X线检查确诊,治疗方式主要有氧疗、抗感染治疗、呼吸道清理、营养支持、机械通气等。
1、呼吸急促
新生儿正常呼吸频率为40-60次/分钟,若持续超过60次且伴随鼻翼扇动、三凹征,可能提示肺部炎症。胎粪吸入者可能出现喘息样呼吸,需立即清理呼吸道并监测血氧饱和度。医生可能使用氨溴索注射液促进痰液排出,或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减轻气道水肿。
2、口唇青紫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出现中央性发绀,常见于严重胎粪吸入综合征。需立即进行氧疗,必要时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先天性心脏病鉴别时需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治疗中可能用到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继发感染。
3、呛奶
喂养时频繁咳嗽、奶液从鼻腔溢出提示吞咽协调障碍。早产儿多见,需采用稠厚配方奶或鼻饲喂养。胃食管反流引起者需抬高床头30度,医生可能开具枸橼酸莫沙必利颗粒促进胃肠蠕动。
4、发热
体温超过37.5℃可能提示继发细菌感染。羊水污染导致的肺炎常见大肠杆菌感染,需进行血培养后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注意与新生儿败血症鉴别,禁止擅自使用退热药物。
5、反应差
嗜睡、肌张力低下、哭声微弱提示严重缺氧或感染性休克。胎粪吸入者可并发肺动脉高压,需紧急气管插管。治疗中需静脉补充葡萄糖维持能量,必要时使用多巴胺注射液维持循环。
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保持新生儿侧卧位防止再吸入。喂养时采用小流量奶嘴,每餐后竖抱拍背20分钟。病房需维持24-26℃环境温度,湿度保持在55%-65%。恢复期可进行抚触改善呼吸功能,定期随访肺功能至学龄前。母乳喂养者母亲需避免辛辣食物,人工喂养需严格消毒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