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鼻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止血、填塞止血、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鼻出血通常由鼻腔干燥、外力损伤、高血压、血液病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压迫止血,保持头部前倾姿势避免血液倒流,持续压迫10分钟以上。
2、冷敷止血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鼻梁和前额部位,通过低温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效果,每次冷敷15-20分钟。
3、填塞止血可用消毒棉球或纱布填塞出血侧鼻腔,填塞物需保持清洁避免感染,填塞后仍需保持压迫姿势。
4、就医治疗若出血持续超过30分钟或出血量大,可能与鼻腔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等疾病有关,需立即就医进行电凝止血等专业处理。
日常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挖鼻等损伤行为,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药控制血压,反复鼻出血建议完善血常规检查。
儿童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家长需严格遵循儿科医生指导用药。
1、抗生素口服细菌性中耳炎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该药可覆盖常见致病菌,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
2、头孢类制剂对青霉素过敏患儿可选用头孢克洛颗粒,该药对流感嗜血杆菌等中耳炎常见病原体有效,家长需确保完整疗程避免耐药。
3、滴耳液使用鼓膜完整者可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抗感染,家长操作前需清洁患儿外耳道,滴药后保持侧卧姿势数分钟。
4、对症缓解药物对伴有发热疼痛的患儿,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镇痛,家长需按体重精确给药,避免与其他退热药联用。
治疗期间家长应保持患儿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哺乳期婴儿喂奶时注意体位,急性症状缓解后需复查鼓膜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