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9次阅读
克罗恩病与肠易激综合征是两种不同的胃肠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克罗恩病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可能由遗传、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肠易激综合征是功能性胃肠病,通常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相关,症状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为主,但无器质性病变。
1、病因差异
克罗恩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肠道组织、肠道菌群失衡等因素有关,病变可累及胃肠全层,常见于回肠末端和结肠。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多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感觉过敏、精神心理因素相关,肠道黏膜无结构性损伤,属于功能性异常。
2、症状特点
克罗恩病常出现持续性腹痛、腹泻(可能带血或黏液)、发热、疲劳及体重下降,严重时伴随肠梗阻或瘘管形成。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以阵发性腹痛为主,排便后缓解,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但无发热或明显消瘦,症状多与饮食或情绪波动相关。
3、诊断方法
克罗恩病需通过结肠镜检查、活检病理、CT或MRI小肠造影等确认肠道炎症和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诊断主要依据罗马IV标准,排除器质性疾病后,结合症状反复发作的特点判断,通常无须内镜检查。
4、治疗方向
克罗恩病需长期抗炎治疗,如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等药物控制免疫反应,严重时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肠易激综合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匹维溴铵片缓解痉挛,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配合饮食调整和心理干预。
5、并发症风险
克罗恩病可能引发肠狭窄、穿孔、营养不良或癌变,需定期监测。肠易激综合征虽症状反复,但不会导致肠道结构损害或恶性病变,预后相对良好。
日常护理中,克罗恩病患者需避免高纤维、辛辣食物,保证营养摄入,定期复查炎症指标;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记录饮食诱因,减少产气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若症状加重或出现便血、持续消瘦,均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