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小孩发烧喊冷可能与体温上升期寒战反应、感染性疾病、脱水、甲状腺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监测体温,保持环境温度适宜,并就医明确病因。
1、体温上升期寒战反应
发热初期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通过肌肉颤抖产热,表现为畏寒、寒战。此时可适当增加衣物保暖,但避免过度包裹。体温超过38.5℃时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同时配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
2、感染性疾病
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流感、肺炎链球菌肺炎等常引起寒战高热。患儿可能伴随咳嗽、咽痛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等检查,细菌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病毒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颗粒。持续高热不退需警惕脓毒症等严重感染。
3、脱水
发热伴随水分丢失过多可能加重寒战症状。家长应鼓励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Ⅲ,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严重脱水可能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需静脉补液治疗。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加重脱水。
4、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导致产热增加伴畏寒,需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此类患儿常伴有多汗、心率增快等症状。确诊后需使用甲巯咪唑片等抗甲状腺药物,并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调整剂量。
5、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可能出现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患儿多有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等表现。需通过腰椎穿刺等检查确诊,及时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并选用适宜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治疗。
家长发现孩子发热伴寒战时应每2小时监测体温,记录发热规律。保持室内26℃左右,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发热期间提供易消化的粥类、果蔬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寒战持续超过30分钟或体温超过40℃,需立即就医排除危重症。恢复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逐步恢复活动量。
拔完智齿第二天一般能吃面,但需选择软烂、温度适宜的面条,避免辛辣刺激或过硬食物。
拔牙后24-48小时是创口愈合初期,此时进食需以温凉、易咀嚼的食物为主。煮至软烂的细面条、龙须面等可作为主食选择,既能提供碳水化合物,又不会对创面造成机械刺激。面条应放至温热状态后食用,避免高温引发血管扩张导致继发出血。建议将面条剪成小段,用非手术侧缓慢咀嚼,减少食物残渣滞留牙窝的概率。可搭配清淡的汤底如西红柿鸡蛋汤、清鸡汤,避免加入辣椒、醋等刺激性调味料。术后患者唾液分泌可能减少,适当增加汤汁比例有助于吞咽。
若出现创口持续渗血、剧烈疼痛或面条残渣难以清理的情况,应暂停进食并及时联系医生。部分患者术后伴有张口受限或肿胀明显,此时可将面条替换为更稀软的粥类。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影响血糖稳定。拔牙后3天内避免使用吸管吸食汤面,负压可能破坏血凝块。
拔牙后饮食应遵循从流质、半流质到软食的渐进过程,面条作为过渡期食物需合理制备。保持口腔清洁,餐后使用医生推荐的漱口水轻柔漱口,24小时内避免刷牙触碰创面。如出现发热、异味分泌物等感染征兆,须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