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手足口病疫苗一般在6月龄至5岁期间接种,建议在12月龄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手足口病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接种后可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我国目前推荐的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程序为2剂次,两剂间隔1个月。基础免疫最早可从6月龄开始,对于5岁以上儿童通常不再建议接种。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前完成接种能更好发挥保护作用,但全年任何时间均可接种。若儿童已自然感染过手足口病,仍建议接种疫苗以获得更持久的免疫保护。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轻微反应,一般1-2天可自行缓解。
除疫苗接种外,预防手足口病还需注意保持手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流行期间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做好玩具、餐具等物品消毒。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家长接触患儿后需彻底洗手。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须立即就医。
皮肤瘙痒伴不明皮疹可能由接触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真菌感染等引起,早期表现为局部红斑或风团,进展期可能出现渗出或扩散,严重者可继发皮肤感染。
1. 接触性皮炎接触洗涤剂、金属饰品等致敏物导致,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伴灼热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口服氯雷他定,避免搔抓。
2. 荨麻疹食物过敏或冷热刺激诱发,皮肤出现风团样皮疹且此起彼伏。建议使用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冷敷缓解瘙痒。
3. 湿疹皮肤屏障受损合并免疫异常,常见于肘窝等屈侧部位。需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配合尿素软膏,严重时口服泼尼松。
4. 真菌感染体癣或股癣多呈环形红斑伴脱屑,与潮湿环境有关。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喷雾,合并细菌感染需加用莫匹罗星软膏。
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热水烫洗,持续不愈或出现脓疱需皮肤科就诊排查疥疮等特殊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