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急性胰腺炎要卧床吗

|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急性胰腺炎要卧床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急性胰腺炎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和促进恢复。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炎症反应会导致胰腺组织水肿、坏死,患者常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卧床可以减少身体能量消耗,降低胃肠蠕动对胰腺的刺激,减轻疼痛感。

对于轻症患者,卧床时间一般为3-5天,待腹痛缓解、血淀粉酶下降后可逐步恢复活动。重症患者需绝对卧床1-2周,避免因体位改变加重腹腔内渗出或引发并发症。

卧床期间应保持半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平卧加重腹部不适。需定期翻身防止压疮,每2-4小时协助改变体位一次。急性期禁止自行下床活动,如厕需使用便盆或尿壶。恢复期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床旁坐起、站立等适应性训练,活动强度以不诱发腹痛为限。

急性胰腺炎患者除卧床外,还需严格禁食禁水,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恢复饮食应从清流质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避免高脂食物刺激胰腺分泌。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治疗期间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注射用乌司他丁等药物抑制胰酶分泌,疼痛剧烈时可使用盐酸布桂嗪注射液镇痛。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胃蛋白酶1和2偏高是什么原因

胃蛋白酶1和2偏高可能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胃泌素瘤等因素有关。胃蛋白酶是由胃黏膜主细胞分泌的消化酶,其水平异常升高通常反映胃酸分泌过多或胃黏膜损伤。

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可能导致胃黏膜长期炎症刺激,促使主细胞代偿性分泌更多胃蛋白酶。患者常伴有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等症状。治疗需结合胃镜检查明确类型,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黏膜保护剂,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

2. 胃溃疡

胃溃疡活动期因黏膜缺损暴露深层组织,可能反馈性刺激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典型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痛,进食后缓解。确诊需依赖胃镜,治疗可选用枸橼酸铋钾胶囊、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等药物,并根除幽门螺杆菌。

3.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会破坏胃黏膜屏障,诱发炎症反应并间接升高胃蛋白酶水平。感染者可能出现口臭、反酸等表现。诊断通过碳13呼气试验,标准疗法包含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联合质子泵抑制剂。

4. 胃食管反流病

胃酸及胃蛋白酶反流至食管可能通过神经反射途径刺激胃蛋白酶分泌。典型症状为烧心、反流,夜间加重。治疗常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多潘立酮片等药物,严重者需内镜下抗反流手术。

5. 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这种罕见神经内分泌肿瘤会过量分泌胃泌素,强烈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患者往往有顽固性腹泻、多发溃疡等表现。确诊需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药物可选用注射用奥曲肽微球控制症状。

发现胃蛋白酶升高应完善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规律进食细软食物,戒烟限酒。若伴随消瘦、呕血等警示症状须立即就医,长期未规范治疗可能增加胃癌发生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